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因“理”而导 构建“深思课堂”_数学思考-论文网

时间:2015-02-10  作者:李汉周,赵玲
更何况榨出的油一定会比花生少,所以不可能!(掌声)

师:太有逻辑性了!这题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请检查一下比例式。(通过检查发现列比例式时忽略了花生与油的各自对应性。)

学生初次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难免会出现比例中的项不对应的错误,课中学生出错是一个很好的“错势”,老师没有一下子否定,而是率先肯定了“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完全正确”,接下来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活动,以“这个结果可能吗”这个问题为导火索,组织学生对结果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错因之所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计算结果的反思意识,而且保护了积极性,巧妙地将数学思考渗透于问题解决之中。

策略三:“学生迷惑时”指明方向。

【案例3】“这样相等吗?”

“分数基本性质”的拓展应用:

师:观察这题的特点(故意指向“+”),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这题!(学生思考片刻,先后举手)

生1:()里填4。因为1+4=5,所以2+4=6。

师:有想法!再想一想这样相等吗?

生2:好像不行!

生3:他说的是分子分母同时加上4,“性质”里没有说可以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而分数大小不变呀!

师:听得懂吗?(听得懂!)这个学生还会扣字眼儿,真棒!那该怎么办?(生小声议论后,举手了)

生1:不能加,我们就看乘……

师:怎么个乘法?

生2:(补充)分子1×5=5,分母应是2×5=10,10-2=8,所以()里应填8。

师:真有办法!……

这道拓展性很强的分数基本性质应用题,受“+”的影响,真的让学生很迷惑,一时不知其解。此时的“迷势”,正是学生心理特点的真实写照,老师早站在学生迷惑的前方,引导学生反思:如果这样做还相等吗?让学生发现,分数分子分母同时加上同一个数是会改变分数大小的,它也不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范畴。“怎么办呢?”让学生意识到还得从“性质”出发,观察分子乘了哪个数,分母也应乘这个数,由此知道与相等分数的分母是10,从而得出10-2=8。整个引导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出发,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再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四:“重点、难点问题交流时”多向思考。

【案例4】“为什么不等于呢?”

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列出算式:后。

师:它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生:(齐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一共吃了4块,所以是

生2:爸爸吃了3块,就是3个,妈妈吃了1块就是1个,一共是4个,就是

师:看来道理很充分,老师也同意你们的观点!但为什么不等于呢?

生1:爸妈共吃的4块是8块中的4块,而不是16块中的4块,所以是,而不是

生2:这里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8份,而不是分成了16块,所以分母不能变就是8,而不是16。

生3: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是,而不是,所以结果不能等于

……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正好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个分数相加时,只能分子相加,分母却不能相加。

关于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道理,学生用分数单位的知识来予以解释,能让大家进一步明晰思考的过程,源于老师一句关键性的引导语:“你是怎么想的?”当学生都认同正确的答案时,受到同向思维的影响,很少有人去思考分母为什么不能相加呢?实际计算中把分母相加也是经常犯的错误。如果此时不把这个重点也是难点的问题解决好,以后就有可能出错。为了防患于未然,老师巧妙地一导:“为什么不等于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母不能相加的道理,这样一正一反式的思考过程,足以让学生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了。此时的因势而导,不仅恰到火候,而且有效地拓宽了思考问题角度,让思维的火花得以全面绽放。

策略五:“促进对问题深入思考时”由此及彼。

【案例5】“干吗叫圆心呢?”

教学“认识圆”中,当学生通过折一折找到圆心后,老师板书“圆心”二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由圆心引发的系列概念。

师:这个点很特别,就是许多同学说到的叫圆心。干吗取个名字叫圆心呢?这个名字取得好不好?

生1:取得好!就是圆的正中心,所以叫圆心。

师:怎么理解这个“正中心”?

生2:圆的中心到圆上任意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师: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一样的?

生3:圆心到圆最边缘上的距离是一样的。

生4:就是圆心到边缘上的半径是一样的。

师:好!请一个同学上来把“一样的”线段指给大家看看。……

“圆心”一词学生并不难理解,当学生叫出这个名称后,老师顺势一导,“干吗叫圆心呢?”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圆心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对半径、直径的思考,既然圆心是圆的正中心,那么这个中心点所引出的线段必然有它特别的涵义,这个问题的挖掘正是下文要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半径,整个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诚然,构建“深思课堂”单靠因“理”而导是远远不够的,但它的确是实现数学思考一个不可忽视的策略。有人说:“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毫无疑问,点燃智慧火把的这个人就是教师,要靠教师智慧的引导,让师与生、生与生间思维碰撞并产生智慧的火花,将数学思考的火种点燃,将数学思考的方式方法演绎得更加丰富而多彩。

参考文献
1 詹明道.《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
2 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_项目教学法-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公差与配合》课公式的创新教学_效果好-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数学教学论文
最新数学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