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关于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_途径-论文网

时间:2014-10-07  作者:哈娜

论文摘要: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课,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关键,教育过程的改进是重点,现代教育技术是基础,与课程整合是方向,学校支持是成功的保障。只有这样,数学实验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才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更为重大的作为。
论文关键词:数学实验课,实施,途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并使其全面认识数学两个侧面的重要途径。数学实验能够使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化并实现再创造,数学实验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设计出“再创造”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似乎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进行发现并做出猜想;也可以做实验,并进行测量、分类;或是设计算法,通过运算检验;或是提出假说,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证明,或提出反例予以否定,等等。数学实验是一种能够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再创造”过程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通过体验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能够克服学习数学而不用数学的弊端。本文就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课谈几点看法。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已开始运用数学实验,但在运用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存在着一些区别,在教学效果上也有不同。笔者认为,其差别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⑴数学需要进行实验关于数学的观念。数学具有两重性,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数学内容的形式化,更要重视数学创造过程的经验化。而数学的经验与数学的实验是分不开的,在数学实验中,往往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类比、归纳、处理数据、发现规律。只有具备了全面的数学观,才能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地抓住一些“发现”和“实验”的典型内容,设计出数学实验的教学过程,而不是把结论直接交给学生,或是仅把实验作为验证结论的工具。

⑵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关于教育观念。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其中活动是第一位的。对处于认识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活动开始表现为外部活动,由于主体的智力参与,使外部活动过程内化为主体的心理过程,产生个人的体验。同时,活动必须是学生主动和积极进行的,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是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改变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充分运用数学实验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而不仅是让学生简单地观摩教师表演性地使用。

⑶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路关于教学观念。创新教育的基本思路是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让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离开创造过程谈创新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运用数学实验主要应体现在让学生发现、探究和创造,引导学生对再创造过程的深层次参与。

⑷计算机不只是“教”的辅助工具关于技术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高新技术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数学技术。要让学生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把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与数学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去进行再发现与再创造。因此,不能把计算机等作为一般教具,而要发挥其优势,将它由“教”具向“学”具的功能转化,由教学的辅助手段向掌握数学技术转化,由学习知识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由单一的教法改革向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的整体改革转化。

二、教育过程的改进是重点

当前教学中,许多教师仍使用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缺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环节,妨碍了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应把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研究的重点。众所周知,数学教育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本身是一个开放和创新的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常会形成一些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我们也可称之为模式。在数学实验教学中,主要思考了以下几种模式:

1.发现模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材料,主动探究、发现。程序为:创设情景→分析探究→猜想假设→论证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发现策略和方法的培养。

2.应用模式。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培养数学能力的途径与目标,应用模式的一般程序为: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模型求解→实际问题解决。TI与CBL(ORCBR)的配合可方便、迅速地收集现实世界的有关数据,便于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分析处理,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3.结构模式。数学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数学的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具有系统的逻辑结构,结构模式就是利用这个特征,进行整体结构教学。经常的,在一个问题初步解决以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数学实验的开放环境中,变化条件、变化结论、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现新的结论或共同规律。结构模式的教学程序为:整体结构→部分研究→形成系统→整体结构。

在实施以上基本教学模式时,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把课堂实验与课外实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做出新的探索。教学模式反应了教学的基本规律,但不应当成为教学的框框,我们要注意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和综合应用,从整体上优化教学过程。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民办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数学教学论文
最新数学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