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_人才培养-论文网

时间:2014-08-16  作者:陈于全,王芳

论文摘要:通识教育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介绍通识教育的概念,然后分析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解决通识教育困境之途径。
论文关键词: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

我国学者李曼丽女士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之后,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做了初步建构: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通识教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二、通识教育之现状

回顾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早在1918年,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即提倡“沟通文理”;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更明确提出“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办学理念以及“诸育并进”的教学内容观。众多学者,如朱光潜先生“养成宏正通达之士”的目标,金岳霖先生“所有的人文学科都应该丰富年轻人的性格”的主张,都显示出上世纪前期教育学界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迫于特殊的国际环境与经济形势,为迅速完成国家重建与经济赶超的应急之需,我国高等教育复制前苏联模式,所进行的是典型的“专才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把“抽象”、“广博”的学府逐步改变成具体的、专业的学府。由于对专业教育的过分追求,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其它方面的教育,如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忽视。几十年来,专业教育一方面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养了无数的“又红又专”的高级专家和人才,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大批缺乏人文精神修养的“工具型”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确立,人们越来越发现“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逐渐把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通识教育已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取得一定的进步,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这些高校把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专业面,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识教育在国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识教育的研究不断展开并逐渐深入,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越来越被国人所认识。但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各高校的通识教育的实施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水平不够高。

三、通识教育之解决途径

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整合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虽然性质有所不同,但两者却不能割裂或对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美国芝加哥大学所采取的方式就很好的处理了二者的关系。通识教育是四年大学本科教育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所有的本科生一二年级的“共同核心课”。芝加哥大学一年三个学期,通识教育课程都是三个学期连续上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过程。他们真正的把通识教育与本科专业课程整合在一起,强调的是不同院系学科的“共同基础课”。只有通专结合,才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最大程度的接近教育的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2.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推行通识教育的核心。建立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同时要处理好常识与精深、特色与知识结构完整性、单领域与跨领域等关系。如果将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通才上,那么就应该像梅贻琦先生主张的那样,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三大部分“均有相当准备”,对此三大部分都不能“一知半解”。如果是这种定位,则通识教育就成了“通才教育”。

3.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督导是重要保障。

目前状况下,地方性院校的通选课普遍由各院系设课、报课,纳入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极少设立专门的通识课程管理部门。而院系之间缺乏沟通、统筹,因人设课、各自为政,选派师资差强人意、开设课程无法体现通识效果;教务处事务繁多,无暇实质性关注通选课程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必须设立由校级领导、教务专家及学术专家共同组成的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包括:(1)结合总体培养目标及学科融合需要,全局统筹,确定本校通识课程开设的主要领域及方向。(2)制定严格的申报程序,打破以院系为单位的常规,从全校范围内审批申报通选课程。(3)对审批通过的通选课具体教学计划进行指导,包括其课程目标、具体学时、教学进度及教学要求。(4)对优秀的通选课给予资源的适当倾斜,如印刷选课指导手册、选派助教以及师资津贴等。(5)收集各方信息,制定系统的考核指标,定期评鉴,动态调整课目。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 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本法. 简述通识教育的历史和时代内涵[J]. 济南大学学报,2005,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词块操控与英语口语教学_认知-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