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翻译者要完全掌握“施语”的情感并准确的体现在“受语”中,并非易事。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在翻译广告时,难免不打破常规,以此达到“施语”和“受语”在情趣上的等值。
世间良驹不计其数,但惟纯良翘楚方有血统之说;纯粹的血统,带着鲜明纯正的基因优势,是历经丰厚积淀后形成的特质烙印,血统的流传,不是一次简单意义上的形式嫁承,而是精髓内在的又一次血脉纯清。——Nothing can come of nothing. [5](物有其本,事有其源),ROEWE荣威借用此语作为广告语,并译为“人尽其力,力尽其能”,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是如此,以钢铁燃油为骨血的汽车同样身处其列。褪去汽车工业化的外壳,将之视作艺术品来观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世间确有一些经典之作,以一种超物质的精神状态存留于汽车这个机械世界中,这种历经岁月洗练而愈发纯晰的风范象征,恰可谓为车之血统。以此达到以一种文字感染力侵入大众的潜意识,唤醒一种渴望高贵的情感,与其共鸣,从而认同其产品诉求:高贵。
如果译者不能领会创造者的情趣,不能与创作者神思默契,译出的广告也就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总而言之,在翻译广告的时候,必须对“施语”理解得确切、透彻。在尊重广告特征的前提下,在尽可能传达“施语”神形的同时,善于用独特的眼光、情结,再现原作的意象美和情趣美。
参考文献:
[1]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
[2] 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72.
[3] [4] 李玮.常用英文谚语A-Z[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88, 211.
[5] 梁实秋译.四大悲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