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学者在期货市场中对有效市场理论的应用,多数是以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的形式出现,并且由于我国期货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这些实证检验多是弱式有效性检验,甚至弱式有效性检验都不能通过,因此更高级别的半强和强式有效性检验,并没有出现。表1中的有效和无效,主要是针对弱式有效而言的。 
 
    
        其次,国内的一些高校的研究生也将我国期货市场的有效性作为他们的学位论文的主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 时间 | 作者 | 期货商品 | 检验方法 | 结论 |  
            | 1995 | 徐剑刚 | 玉米、大豆和绿豆 | 序列相关 游程检验 | 绿豆和玉米有效 |  
            | 1996 | 吴冲锋等 | 铜 | BGS | 有效 |  
            | 1998 | 王志强等 | 大豆 | 序列相关 游程检验 | 有效 |  
            | 2000 | 商如斌等 | 铜、铝 | 序列相关和游程检验 | 均有效 |  
            | 2004 | 唐衍伟等 | 铜、大豆和小麦 | GARCH模型 | 均无效 |  
            | 齐明亮 | 小麦 | 序列相关 方差比 单位根 | 无效 |  
            | 陈刚 唐衍伟 | 铝、铜 | GARCH模型 | 均无效 |  
            | 2005 | 王益 | 铜 | 单位根 | 无效 |  
            | 韩冰等 | 铜、大豆、小麦 | 方差比 | 铜有效 |  
            | 李兴邦 李丕东 | 铜、大豆、硬麦 | 序列相关 | 日价格均无效 周价格均有效 |  
            | 刘慧宁 | 铜 | 鞅过程 | 有效 |  
            | 张小艳 张宗成 | 铜、铝、天然橡胶、小麦、大豆和豆粕 | 方差比 | 铜、铝、小麦、大豆和豆粕有效 |  
            | 董斌等 | 铝 | 单位根 协整 | 有效 |  
            | 2006 | 辛宇     陈工孟 | 铜、铝、天然橡胶、小麦、大豆和豆粕 | 方差比 | 铜有效,其余商品无效 |  
            | 王军慈 张艳丽 | 国内外的大豆 | 分形理论 | 内外均无效,大豆市场与国外相比低效 |  
            | 程淑芳 | 铜 | 序列相关、游程与单位根 | 有效 |  
            | 孙亚丽 郑俊 | 铜 | BGS模型 | 近期期货价格有效 远期期货价格无效 |  
            | 表1 |  暨南大学的贾玉贺(2005)在硕士论文《中国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中,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大豆期货收益率的分布与波动性的实证分析,并运用GARCH模型对大豆期货进行了拟合分析和统计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大豆期货市场未达到弱式有效。同时以时间为序,对前后三个阶段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期货市场的效率有了一定提高.。 东北财经大学张海旺(2005)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我国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的实证分析》中,使用期货合约的对数收益率Xt的行为过程为检验对象,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Xt的分布是平稳的,在此前提下,通过序列相关检验得到的结论是我国的期货市场不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历史价格对现在价格存在影响,通过分析历史价格可以帮助投资者作出决策。并据此认为:我国的期货市场存在着一定功能缺陷,提出了治理对策。 武汉大学程雄飞(2005)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运用随机游走和协整检验两大类方法,对我国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和豆粕期货市场及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和游程检验的结论是相同的,一致显示大豆、豆粕和小麦三种农产品期货都在某些月份的合约上表现为市场有效,而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和豆粕期货、郑州小麦期货市场非有效的。 同济大学的龚国光(2006)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我国天然胶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实证检验及对策建议》把期货价格序列的行为模式和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情况相结合,分阶段分析2002年至2004年这三年间我国天然胶期货市场,得出了我国天然胶期货市场非有效的结论。 最后让我们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通过表2,根据期货商品的品种不同,对已经完成的期货市场的有效性检验进行总结。 
 
    
        通过表格2,我们可以看出,玉米和绿豆因为一度被停止交易,对他们的有效性检验因缺乏数据,近年来很少出现;在天然橡胶的有效性检验中,人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我国天然胶市场是符合弱式有效的;在对于铜的检验中,有效的结论占有绝对优势;而在针对小麦、铝、大豆和豆粕的有效性检验中,无效的结论明显占多数。通过这一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就目前的条件,难以得出关于我国期货市场是否有效的比较一致的结论。
            | 名称 | 被检验次数 | 有效次数 | 无效次数 |  
            | 铜 | 11 | 8 | 3 |  
            | 铝 | 5 | 2 | 3 |  
            | 天然橡胶 | 3 | 0 | 3 |  
            | 小麦 | 8 | 2 | 6 |  
            | 大豆 | 11 | 3 | 8 |  
            | 豆粕 | 4 | 1 | 3 |  
            | 绿豆 | 1 | 1 | 0 |  
            | 玉米 | 1 | 1 | 0 |  
            | 表2 |  难以对我国期货市场的有效性从整体上给予评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检验方法和数据选取的不同造成,选取不同时间的数据和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于同一市场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参考文献1 孙亚丽.我国铜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
 2 王志强,徐亚范,朱丽红. 大连商品交易所市场有效性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 , 1998, (12) .
 3 Eugene F. Fama. 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1965, 38 (1): 34-105.
 4 王军慈.分形理论与期货市场有效性[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
 5 辛宇.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有效性的方差比率检验[J]. 南方经济,2006, (3).
 6 刘红忠.金融市场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07-330.
 7 美)米什金著,李扬等译.货币金融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12-629.
 8 黄亚钧,郁义鸿.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6-267.
 9 美)古扎拉蒂著,费剑平等译.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48-760.
 10 陈刚,唐衍伟.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与市场弱有效性的检验与分析[J].系统工程,2004, (1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