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继续做,并把氨基酸脱水的动画放映出来,展示介绍缩合反应、肽键、肽、二肽、多肽、氨基酸残基、多肽链的概念。
教师指出手拉手就相当于脱水缩合,只是没有脱下任何东西,手臂就相当于肽键,几个同学就相当于几肽。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理解以上概念,并从中体会到了生物的奇妙,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那么氨基酸缩合成的多肽链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
屏幕上放映: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经盘曲折叠而形成。用一根铁丝演示蛋白质的一级、二级结构,把课前准备好的弯曲的铁丝拿出来 ,演示三级、四级结构。并以课件展示课本的图2-4。
[协作学习] 以“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的内容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给学生分好组,一组分一根铁丝,随意串若干珠子,并把铁丝按照自己的设想弯成不同的造型。将各组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蛋白质结构不同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就发现问题了。
教师总结: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各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效果评价]
试用随机进入教学法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教学效果调查(129人),结果见附表。学生总体上反应教学效果很好,认为随机进入教学法提供的信息量大,教学重点突出,难点阐述透彻,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也感到较轻松,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况。
附表 《蛋白质》随机进入教学法效果调查表
——————————————————————————————————
班级 实验班(共64人次) 对照班(共65人次)
——————————————————————————————————
教学方法 随机进入教学法 传统教学(板书加挂图)
——————————————————————————————————
随机指标 一般(人) 强(人) 一般(人) 强(人)
——————————————————————————————————
课堂理解 10 54 46 19
感官刺激 3 61 50 15
记忆效果 4 60 54 11
学习兴趣 2 62 32 33
课堂注意力 4 60 26 39
做课堂笔记 不方便15 方便49 不方便27 方便35
——————————————————————————————————
2.3 学习成绩统计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诊断性测试的结果如下:
————————————————————————————————
班别 n 优秀率 及格率 X Z
————————————————————————————————
对照班 65 43.7 93.9 76.2 0.23
实验班 64 56.9 100 81.2 Z≤1.96
P≥0.05
————————————————————————————————
Z检验的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学习水平明显比对照班学生提高。说明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随机进入教学法”在提高生物学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而且相对来说时间的周期长些,效果相对就会更加明显。
3、启示
3.1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依赖的教学工具是挂图、有限的实物标本及录像带,特别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挂图讲授教学,是很难建立立体感的,本文可用各种实物对蛋白质的结构模拟化,让学生可通过模拟的实物并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加以理解,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3.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随机进入教学,学生原来对生物学学习的直观感增加了,学习的思路清晰了,这样学习效率相应就提高了。
3.3 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无法开设的实验,也可通过模拟的形式,制作成模拟实验,弥补无法开设的实验内容引起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 崔允淳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袁维新.科学教学概论:建构主义观点[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3] 唐 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M].南方出版社,2001:17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