萼片状态,即品种萼片脱落、残存和宿存,分析了种质资源脱萼率在以10%为单位的10个组分中的频度,表现为在脱萼率极高(90~100%)和脱萼率极低(0~10%)的两组种质资源分布多,两组比率占总调查种质资源的53.3%,而其他8个组分的资源分布少,且数量相对一致,在图中表现为U字型。同时,我们对不同年份脱萼率标准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脱萼率极高的和脱萼率极低的品种标准差很低,即萼片状态表现稳定,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小,而脱萼率处于中等水平40~60%标准差很大,即脱萼率在此区间的品种,萼片性状受树体营养、水肥条件、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这与邵月霞等、徐庆岫等、张大海等的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梨种质资源多表现为极高和极低的脱萼率,表现为中等的分布较少,且脱萼率极高和极低的梨品种,其萼片状态相对稳定,不易随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
根据萼片性状相似程度,应用聚类分析将供试资源为以脱萼率为主要特征(70.7~100%、23~68.4%、0~21.5%)的3个类群,同一类群有相似的萼片状态,而萼片姿态、萼洼深度、萼洼广度、萼洼状态等性状各个表现型在各类群中均有体现,小的群体里有相似的萼片姿态或萼洼表现型。
据我们调查,344份砂梨种质资源萼片性状上表现为脱萼率很高(90~100%)和很低(0~10%)的种质资源占的比率大,分别为29.7%、25.9%,占总调查种质资源的55.6%而在脱萼率在20~90%分布较少且较为均匀。白梨、秋子梨等系统梨资源萼片性状分布情况是否表现出这种规律,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我国梨主栽品种隶属于砂梨、白梨、秋子梨、新疆梨和西洋梨系统及相关系统的杂种,经过长期的引种、育种以及生产上自然杂交种的筛选等均对梨种质资源的分类造成一定的困难。梨果实萼端性状是重要的形态学指标,KoehneE依据梨萼片宿存与否将梨品种分类脱萼组和宿萼组,以梨果实萼端性状作为梨果实分类标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结论
梨果实萼片性状表现型多样,其中萼片状态这一性状,脱萼率极高(90~100%)和极低(0~10%)的种质资源分布数量比重大,仅此两组占总调查种质资源的55.6%,而其他8组种质资源数量相对较少,8组种质资源总和仅占总调查种质资源数的45.4%,且分布较均匀。脱萼率极高和极低的梨品种萼片状态主要由其本身决定,表现型稳定性高,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而脱萼率40~60%的品种受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影响较大。供试材料根据萼片性状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类群。
参考文献
1 PU Fu-shen.Study on pear germplasm resources[J].China Fruits, 1988,(2):42-46.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