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实践论文

隐性采访初探_记者-论文网

时间:2014-12-24  作者:郭丽锋

论文摘要:隐性采访在各类新闻采访中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进行隐性采访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除了使用技巧,还有隐性采访的道德问题、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等等。本文针对目前隐性采访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提出些许整改措施。
论文关键词:隐性,采访,记者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或以其他假身份,采用各种获取信息的手段进行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同时也是显性采访有力的辅助工具和手段。根据记者介入新闻事件的程度和方式,隐性采访可分为涉入式和观察式两种方式。涉入式采访属于记者假冒身份涉入新闻事件,在新闻事件中直接充当干预甚至是推动事态发展角色的一种方式;观察式属于“旁观”新闻事件并趁人不备摄录事件本来面目的方式。

一、隐性采访的意义

隐性采访,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挖掘出有深度、有影响的作品,而且运用隐性采访还能揭露、批评腐败现象,可以净化社会环境……隐性采访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隐性采访能够获取一些正常采访渠道无法获得的新闻素材。采写批评性报道有一定的难度,若采用一般的显性采访方式势必会遇到一些阻力,采访对象肯定会以自己的利益出发,有所顾忌的回答记者的提问,结果就会导致媒体报道无法真实。许多记者为了获取一些正常采访渠道无法获得的新闻素材,某些时候也为了躲避采访对象阻挠,不得不躲在暗处,进行偷拍记录,突破了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和事实本身的隐蔽性,为老百姓们呈现许多不为人知、见不得光的社会丑恶一面和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黑幕等,更加全面、真实地接近新闻的客观,揭露问题的实质。

其次,隐性采访可以最大限度采访到真实的内容,提高文章的可读性,满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它的栏目宗旨是打造有质量的生活,探究产品、食品等等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它的镜头往往是触目惊心的,画面的真实拍摄,现场环境的直接展现,不得不说这是其他采访手法无法比拟的。由于这种行为是在他人没有防备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突破了事实本身的隐蔽性,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因而内容比较接近客观事实。

第三,隐性采访可以更好地发挥记者的舆论监督作用。针对批评性报道,采访对象通常会弄虚作假或以暴力抵制正当采访,这时候隐性采访能使记者更好地还事实以真相,对事实进行深入采访、报道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隐性采访的难点

虽然在进行新闻采写的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暗访这样的方式并且成功的完成采访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想要在采访中得心应手地运用隐性采访,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就隐性采访的实施而言,有它自身的难处所在。

(一)记者的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记者在想要获取采访对象不愿透露的情况的时候往往要想尽各种方法,不得已时更可以说是需要“不择手段”。一方面记者要尽量获取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又要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暗访是一种比较冒风险并且比较有难度的采访方式。

其一,记者在暗访过程中身份一旦败露,是很危险的。本人曾经和一个记者前去暗访某个学校乱收费问题。市民投诉称,他们子女所在的小学组织一个星期的夏令营活动,费用是900元,而实际上所谓的夏令营就是把学生封闭在校园内补课。获取这一信息后,我们马上拿上相机前往一探究竟。我们分两路,我拿着相机负责去现场看看老师是否究竟在补课,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采访,另一个记者负责去校长那里假装了解情况,顺便稳住他们。我拿着相机刚走到门口,一个老师摸样的人拦住了我,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就胡乱说了一个名字,说是来找表弟的,忘记了亲戚家的电话号码,只知道在这所学校念书。就这样被我糊弄了过去。走到三楼,我从窗户看进去,果然老师都在上课,我马上拿起相机拍。随即在等待他们下课,好进去采访几个学生,一下课,老师一走开,我马上进去对学生进行采访,这时候突然来了好几个老师,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来找亲戚的。他们一看见我手中拿着笔记本,还拿着相机,马上感觉到了我的身份,这时候我也感觉到了危险,我马上以最快的速度跑下了楼。跑了一段路再往回看的时候,那几个老师还在校门口指指点点。这时候我心理才缓了一口气。在隐性采访过程中,诸如此类的案例是司空见惯。

其二,媒体在采访对象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公开采访内容,会引起一些采访对象的不满,有些采访对象甚至会对记者进行打击报复,威胁记者的生命安全。有位老记者通过暗访写了一篇关于某村村民违章乱建,占用邻居家空地的新闻,稿子一发出去就接到该村民的恐吓电话,第二天更是带着几个人来报社闹事,找这位记者的麻烦。最后,报社领导在于其难以沟通的情况下,通过公安部门出面才得以将此事解决。照此看来,记者的人身安全问题是有关部门该重视与出台解决措施的时候了。

(二)隐私权、肖像权和采访报道权的冲突

目前,我国法律对隐性采访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一般是以宪法的相关法律、民法通则为基本原则的。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以及保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都为隐性采访记者划出明确的法律禁区。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还有一些禁区是不能逾越的,比如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问题。任何隐性采访都要以不泄露国家机密为前提,包括任何形式的隐性采访。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论英国崛起及其启示_原因-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角下对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展望-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社会实践论文
最新社会实践论文
读者推荐的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