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全面节能的具体要求和强制性规定。
再次,要落实《节能条例》,规范节能行为。《节能条例》要求,公共机构及其行政后勤部门应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计量、监测和制订消耗定额;应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应制定能源消耗定额,财政部门根据该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应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应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应实施对节能实施绩效的审计。
四、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推进公共机构及其行政后勤部门节能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统筹兼顾,是科学的根本的方法论。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一)要统筹兼顾节能制度约束与宣传教育并重。建立健全制度,制订规划,制订年度节能方案和措施,是要形成节能的强制性约束机制。是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机制。但公共机构节能,更重要的是靠人的行为去实现。而且任何节能措施的实施,都需要付出其他资源消耗方可取得。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教育,激发全员参与,人人从改变行为习惯的细微之处做起,对公共机构节能,成本最低,措施最直接,效果最佳。因此《节能条例》规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二)要统筹兼顾节能与资源节约的关系,实现全面的资源节约。能源只是资源的一种,任何社会成果的形成,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资源消耗转化而成。资源,包括能源、自然物质资源等有形资源,和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技术资源、行政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等无形资源,甚至空间和时间资源等一切可转化为社会成果的组织元素和基础环境条件。节能,只是资源节约的一部分。现实中,人们往往片面地一味追求节能,而忽略了其他资源的节约,甚至为追求有限的能源节约,而以更大的其他资源消耗为代价(而且,许多资源是需要通过消耗一定的能源转化而成的),以致实质上形成资源浪费。公共机构节能(仅指公共机构的行为节能,不包括公共机构的行政职能)基本上都是通过设施设备改造更新和行为节约形成的。笔者参观过一座皇帝的避暑山庄,庄中设有一座用人力水车、人力风车组成的“空调机组”,是一座不用消耗电、不用消耗油、很少浪费水的非常“节能”的“空调机组”。之所以这种“节能”的“空调机组”,在当今能源严重紧缺的年代,却没有人去推广,是因为该“空调机组”的运行,需要消耗数百人的人力资源。人们是为节约巨大的人力资源,而放弃节约有限的能源消耗(更何况人力资源也是要消耗能源的)。因此说,追求能源节约,更应追求资源节约。只有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而取得最大的社会成果,节能才是有益的。
(三)要统筹兼顾挖潜节能与实现节能指标的关系,实现有效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因不相同的具体的公共机构之间,节电、节油、节水潜力差异很大。若以统一的具体指标来考核不同公共机构间的节能成果,往往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和不可行。如要求所有公共机构全部实现节水20%、节油20%、节电5%,有的公共机构,在某一方面可能还有很大潜力,而其他方面难以实现。如对新建的公共机构的建筑物与既有建筑物之间,可挖潜的节能潜力就存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公共机构节能,应重在切合实际和可能地挖潜,应以其可挖的潜力和实际实现的节能效果作纵向评比,而不可亦不能用统一的节能指标评价。对某一具体的公共机构,应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成果,来指导、评价其节能的效果。
(四)要统筹兼顾日常行政后勤事务与节能工作,把节能落实于、贯穿于具体的行政后勤服务行为始终。行政后勤工作追求的工作目标是服务的科学性、时效性,保障的扎实性、有效性。其与节能落实于、贯彻于行政后勤工作行为的始终,在具体实际行为中时常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遇某一相对较急的公务用车,作为行政后勤部门,本着时效性,在安排车辆时常未考虑乘车人数与车辆耗油关系,随意安排车辆,未做到有效控制节油和节能。行政后勤工作面对的时常是多样的、复杂的、应急的工作事务,节能极容易因工作的特殊和应急而被忽略。这就要求行政后勤人员,要牢固树立节能意识,把节能主动地、自觉地落实于、贯彻于行政后勤工作的始终。首先要牢固树立节能意识,把节能作为行政后勤人员的职业素养,作为提高行政后勤技术技能的内涵,通过职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道德修养来强化。其次要建立考核考评机制,要把节能工作与日常的行政后勤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形成人人节能、主动节能、有效节能受奖励,消极节能,绩效不佳受惩罚机制。构建行政后勤人员主动节能、积极节能的氛围。
(五)要统筹兼顾节能减排与厉行节约,以节约型机关建设推进节能工作。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