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论网络文化冲击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各个层次都打上了信息化的络印。催生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校园文化,论网络文化冲击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校园文化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校园中,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各个层次都打上了信息化的络印。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廉价的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渠道,但它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思维方式,催生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

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恶意的政治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立场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个没有地域距离的行动场所。网络的行动者秉承着不同的现实地域背景和价值观念。论文格式,校园文化。。“一个文化因素,在他本土的社会体

内本来无害或是有利的,但是把它移植于另一个社会体内,却很容易产生意外的、极大的破坏作用。”[1]例如,有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信息流动的不平衡性,在全球信息文化传递过程中利用互联网传递自由性、开放性、隐匿性信息,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形成强劲攻势。以美国为例,在对外战略上,美国的CBS、CNN等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他们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幌子,故意歪曲是非、颠倒黑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全天候地推销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甚至为了本国利益或一定的政治目的人为地制造或传播虚假信息以期实现其“西方模式”,把网络变成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控制的工具和手段。由于大学生缺乏政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极易受蒙蔽,甚至迷失政治方向。

二、网络的发展对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

在网络社会中,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加剧了道德冲突。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特点使得传统媒体的“信息过滤器”作用消失。有些网络为了寻找“卖点”,在色情、暴力等低级趣味上打擦边球,在电脑网络繁荣的背后,出现了黑客攻击与金融偷盗、贸易诈骗、侵犯隐私、散布虚假广告和有害信息,进行人身攻击、黄色电脑游戏等,这些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另一方面网络的广泛而自由的空间使得传统的监督和控制方式无法适应其发展,分散的网络结构使人进入了“超自由”的境地,“登陆者”迷失在网络世界中很容易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而大学生的好奇心、易冲动、自律性较差等特点容易引起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同时,在网络的交互式平台上学生的主体意识容易被网络广泛而自由的空间所刺激,使其认知方式和情感评价产生连贯性的感染,造成思想混乱。所有这些无疑对传统道德观念及大学的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网络容易导致大学生行为方式的改变和人际关系的淡化

网络文化把世界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交往方式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文字交流。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终结,并把情感移植到网络中,这与传统的人际交往相差甚远。网络的隐匿性使现实的人与周围的事务割裂开来,在人——机——人的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接触的机会,忽视了情感需要,容易加剧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淡化,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造成角色自我迷失和多重性格。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一种新的现代文明病——“网络成瘾症”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调查,“网络成瘾症”“多重人格”在现实生活中极易导致人们的行为异常、心理障碍等问题发生。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为人们提供了犹如身临其境的仿真画面,网络虚幻的美好与现实产生巨大的反差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自信心,使其难以适应复杂的现实社会。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两面性,如何在实践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网络文化建设步入健康轨道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对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免疫”能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的深度,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立体化、交互性强、自主性强及方便快捷等特点,增强宣传马列主义的多样性,积极探索宣传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高校对大学生所关心的腐败、贫富差距等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出合理的解释,对西方国家宣扬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生活方式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免疫”能力,保证大学生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

二、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引导大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

高校要加大对校内各种网站的检查监督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协调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规范准入与审批制度。论文格式,校园文化。。宣传部门负责内容审批、网络中心负责技术准入、学生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管。校内各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封堵删除网上有害信息和不良信息。对传播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的人,各负责部门要及时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做好劝诫、疏导和教育工作。论文格式,校园文化。。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好、少量精干的专职网上学生工作队伍,特别要加强对政工干部网络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既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熟悉思想政教育工作规律,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骨干力量,使每位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信息收集、发布、传播者和网络管理者。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倡导文明上网,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三是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加快形成规范有序的校园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校园文化信息安全。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论文格式,校园文化。。论文格式,校园文化。。要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将网络道德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要倡导道德自律,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要让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

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要开设网络资源利用方面的专门课程,让大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做些什么,如何挖掘宝藏,如何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等问题以提高上网技能;要加强高校网站的建设,高校网站应该建设成为一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倡导主流校园文化。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按其活动性质说来,这些社团有理论类、实践类、文艺类、体育类.涉及文、史、哲、天、地、生、音、体、美等方面。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选择参加或组织成立属于自己的社团。如兴趣型社团(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结成的团体,如文学社、书画社、棋牌掷会、集邮协会等)、学术型社团(以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为目的组成的团体,如英语协会、演讲协会、科技协会等)、服务型社团(以科技、文化服务和劳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团体,如各种科技、文化中心 等)。此外,还有学校有关部门直接指导或组织下开展活动的文化型社团(如文艺社团、乐团等)和新闻型社团(如学生通讯社、记者站、广播站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组织,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如:学术型社团,对于培养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钻研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兴趣型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精神情操,提高文明修养水平;文化型社团和新闻型社团,更是由于其专业性强,能对学生进行有关专业训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往往能造就一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有服务型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和群众观念,他们走出校门,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和“志愿者行动,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生社团组织通过开展活动,可以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丰富课余活动,开阔知识视野,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强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特征,它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网络文化来势汹涌的冲击,高校应努力促使传统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整合,而生成新的校园文化。论文格式,校园文化。。总之,在网络文化语境下,重视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陈湘舸,吴太贵.大学德育的文化支点: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7):48.
[2]李明.浅谈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青少年研究,2001(4):51—5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
下一篇论文:论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由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而引发的思考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