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高职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许多高职院校将建设新校区作为解决办学资源不足的首要途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的新校区都是在没有任何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文化沙漠地带”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如何创新性地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校园文化积淀较为缺乏。高职院校新校区大多“小而精致”,规划设计理念先进,注重人文氛围营造,整体环境非常优美,但毕竟建成时间短,且多采用“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方式,尚没有沉淀学校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等物质文化,更没有能“润物细无声”的深厚精神文化底蕴。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许多高职院校将建设新校区作为解决办学资源不足的首要途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的新校区都是在没有任何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文化沙漠地带”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如何创新性地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职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积淀较为缺乏。高职院校新校区大多“小而精致”,规划设计理念先进,注重人文氛围营造,整体环境非常优美,但毕竟建成时间短,且多采用“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方式,尚没有沉淀学校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等物质文化,更没有能“润物细无声”的深厚精神文化底蕴。学校在长期办学历程中积淀凝练的校训、校风和学风及师生员工价值观念、道德境界、情感气质等精神文化在新校区体现还需要有个过程。

(二)校园文化传承难度大。文化传承的主体是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新校区大都设立在城郊地带,教师大多居住在老校区附近或主城区,教师通常是“车来车去”,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教师“言传身教”不足,文化传承明显不够。同时新校区大都安排低年级学生入驻,高年级学生或在老校区或在校外实习,低年级同学只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举办活动,虽然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但由于高年级同学“传帮带”的缺失,造成学生组织活动的积极性缺失。新生很难受到传统校园文化的熏陶,造成一定程度上校园文化传承的断层,减缓了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

(三)校园文化主体不健全。高职院校育人应具有开放性,不能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新校区长驻人员少,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与外界沟通交流少,校园文化在空间拓展上受到限制,缺乏与外界的互动,有的高职院校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存在偏差,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开展文体活动、发展娱乐文化,并未将之放在办学方向或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具体实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相割裂,从而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缺失,无法凸显校园文化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四)校园文化生态失衡。高职院校新校区由于地域、人员及交流等方面的原因,文化生态发生了变化。网络文化泛滥,纸质文化受忽视。为了弥补由于资金欠缺和图书馆分散所导致的图书资料不足的状况,新校区一般都很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这有利于学生多途径、多方面获取文化营养;但过分地依赖网络,学生容易养成一种满足于轻轻松松地下载、复制和收集占有的学习行为,而不愿意阅读、沉思和创新,形成一种“表面、缺乏内涵、无深度”的平面文化。尤其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由于缺乏教师文化所表征的主流文化的张力,很容易使学生亚文化过分远离主流文化,并形成相悖于社会的人格特征。

二、高职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须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一定角度上看,以学生为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客体,一方面他们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环境持续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丰富和创造着校园文化,他们和校园文化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充分、自由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免费论文参考网。

(二)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关注老校区传统的、富有学校特色和体现学校精神的、令人引以为豪的校园文化是否在新校区得到充分体现。新校区是否具有老校区的校园文化特征,新老校区是否具有融合性和一体性,这就需要进行校园文化的传承移植。但这并非意味着是对老校区文化的简单移植,要在继承老校区校园文化中历史积淀的优秀部分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和客观现实,结合新校区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生特点等各方面的特点,加以重塑、提高和创新,与老校区校园文化的协调发展、互动互变、融合创新。

(三)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从整体上规划,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发展方向,保持时代特色,以先进的主体文化为引领,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内涵。同时,又要倡导多样化,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来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产品,用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促进校园文化的自由发展、百花齐放,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倡导多样化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不同类别的校园文化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使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既体现共性,又凸现个性。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由于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各个领域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展示,是高职院校参与激烈竞争结果。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是一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软实力的竞争,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招生就业和社会声誉等将产生重大长远的影响。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建设,不仅能够巩固文化知识的传播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能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推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三、高职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新校区校园文化共建机制。学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新校区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总体部署,随着新校区建设有计划、按步骤地推进。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机构,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学校领导要站在科学发展高职教育的高度,正确引导、积极倡导校园文化建设,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导向。广大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塑造者和受益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免费论文参考网。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要通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总的来说,就是要形成共同推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二)移植老校区优秀校园文化。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对老校区校园文化的一个扬弃过程。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汲取老校区校园文化的精华,继承老校区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科学、文明的主旋律,结合时代要求,在更高层次上丰富和发展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形成博大、深远、影响力强的校园文化。针对新老校区师生交流少等不利因素,学校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校园文化的移植和传承。学校应有意识地加强对新生的校园文化教育,营造氛围,促进其对校园文化核心价值取向的认同;通过加强校史、校风教育,宣传学校的治学理念,举行蕴含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有特殊意义的仪式,建设蕴含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有特殊意义的景点、路名、雕塑等,使新生逐步了解学校的历史,理解、接受、认同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三)大力加强新校区学风建设。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匮乏、生源素质下降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热情和考风考纪等存在问题,一些教师也存在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要积极发挥教师和教风的引导作用,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建设,要进一步倡导每个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教师要用自己不断学习、研究的敬业精神和求实作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以学优为荣、以学劣为耻”的风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促使他们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主动地进行身心的锻炼和修养,自觉地参与到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在参与过程中认识自我、挖掘自我、完善自我。

(四)打造新校区物质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一切真正学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靠他们自己的智力的积极活动,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听讲者学到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新建校园物化的文化形态,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表现,可以发挥导向、激励、协调、美育等功能。新校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是校园物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新校区可以充分发挥主题性的人文景观作用,比如具有鲜明的道德文化意蕴的校园建筑、道路命名等,在一些学生经常出入的校园公众场合,彰显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精心融入学校培养目标、办学历史和校风、传统等方面的特色和个性特点,用直觉和灵感追求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发挥环境的启发和诱导功能,发挥文化的传递和身心浸染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理智上受到启发,在心灵上得到净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五)注重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要利用新校区良好的物质设施,从学生追求高层次文化的需要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欣赏需要和理解能力,精心设计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型活动精品化,开拓创新。在每一次活动中学校都要注意弘扬主旋律,树立精品意识,实现精品战略;二是常规活动制度化,常抓常新。常规文化活动年年搞,如何以传统方式吸引学生,创新就成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总思路。三是小型活动多样化,推陈出新。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有大主题,每月有小主题,小主题创出新意,也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免费论文参考网。只要活动在“新”字上下功夫,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自然就能得以提高,校园文化功能亦就能得到根本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利,金锦华.关于加强高校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8,(2).
[2] 陈林.高校新建校区校园文化生态的培育和发展[J].理论界,2008(3).
[3] 司念伟.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性思考[J].湘潮(下半月),2008,(4).
[4]唐晓育,白晓旭.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下一篇论文: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延伸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