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李白与王维诗歌创作差异之源初探

时间:2015-10-07  作者: 秦明珠
综观几千年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无不体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方面采取儒家所倡导的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又采取道家返朴归真、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再参酌佛家的出世与空灵等禅理,并将三者融汇于一体,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亦儒、亦道、亦释而又非儒、非道、非释的特殊品性,而体现在现实的生活态度上,也无不是这样一种复合的反映。既追求建功立业、壮烈激昂的生活,又追求自然淡泊、清静无为的生活。即使是那些终生励进的诗人,或者是积极用世的时候,都流露出对后者的追求。

 

李白的思想,受着他的阶级的限制和唐代思潮的影响,基本上是儒、释、道三家的混合物。“他虽然怀抱着“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教条;“兼善”的希望,他没有达到;“独善”的实际,却害了他的一生。他在“独善”方面,是深深陷没在道教的泥沼里,直至他的暮年。”对于佛教,他也有相当的濡染,但深入程度还不及王维,李白是道教的方士。

李白一生受到了道家,纵横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贯穿李白的一生,则是道教对他的影响。李白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 自然耳濡目染,环境对他的影响甚大,神仙道教信仰在他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后又学习了纵横术,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也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在出蜀后,更常常醉心于求仙访道、采药炼丹。特别在天宝三年在政治活动中遭到大失败,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以后,他索性认真地传受了《道癵》。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就曾多次举行了入道仪式。正因为如此,使他诗中也具有了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不少的诗中也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

而对于王维来说,王维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他一生习禅,与南、北二系的禅师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禅学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泽一系禅学思想的影响,并且皈依慧能大师的弟子神会,还受神会之托,撰著《能禅师碑》。

李林甫任中书令,正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面对张九龄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随着思想的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出仕后,又得宋之问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辋川别墅,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就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王维晚年所向往的“出世”,决不是无情的“厌世”,只不过是在人生道路上暂时摆脱一下名利的羁绊而已。也许是因仕途之坎坷和不尽人意,也许是经历安史之乱后对人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当然也不排除长期受佛教的影响,一句话,他不只是单纯地沉迷于那种受权贵礼遇的繁华生活,他了悟到人生还有另一境界——“兴来每当往,胜事自知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变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王维诗歌趣高旨远、含蓄蕴藉、气韵悠扬、自然浑成、意境圆融等美的品质,其所呈现的艺术风格大体上是“清丽”、旷淡”。促使这种风格生成的佛禅方面的具体而微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一是“亦官亦隐”的生存状态所导致的灵魂皈依,一直伴随、影响着王维的艺术态度、艺术思维、艺术表现;二是王维晚岁得与完全中国化的佛教结缘,使“清丽”、“旷淡”的诗风终得形成。

三.家庭环境

李白出生在一个富有的但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家庭,其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李白之父李客“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髙卧云林,不求禄仕。”似一庄园主,“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李客也应通文学之事。这种家庭有条件培养李白,支持李白,同时,也决定了李白的成长与士族子弟有所不同。所以他的早期教育颇为与众不同,他既能像一般士大夫子弟一样享有读书的条件,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又比他们享有更多的自由与宽松,这种难得的自由与宽松培养了他广泛的兴趣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另,其父李客在西域生活时间较长,李白五岁才到内地,随其家人迁入四川。其父前半生是在西域度过的,这自然也接受了西域人文化习惯与观念的影响。富裕的家庭条件支持,使李白得以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五湖四海的泛游,对壮大浩瀚的名山大川的感受见闻也决定其视野的开阔与飘逸的笔触。总之,这些家庭背景对李白成长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为他发扬个性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王维辉煌的诗歌成就与他的佛教浸染密不可分。如果说缘分天注定,那王维与佛的缘分确是从呱呱坠地便结下了。他的母亲崔氏曾“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笃信佛教的母亲给他起名“维”,故取字号“摩诘”,取意于《维摩诘所说经》。母亲在他心中不仅播下了佛的种子,“持戒安禅、乐住山林”的她也深深影响了王维的思想、性灵与胸怀。

母崔氏及其弟王缙都信佛,这种家庭中的浓厚佛教气氛必然会感染青年时的王维。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他不仅能把佛教义理化为诗的语言来表现,而且能以其对佛教的认识来丰富诗的内涵,得到“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赞誉。

四.个人秉性

李白王维二人皆与杜甫齐名,民间有“李白天才,杜甫地才,王维人才”之说。都是唐代诗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抱负,杜甫和李白、王维走到一起并不奇怪。但李白和王维呢?奇怪的是,我们看不到关于李白王维诗酒唱和的任何资料。李白奉诏入长安侍奉翰林,这个时候王维也正在长安为官,以当时唐代诗歌兴盛的程度,诗会、诗舍这种社团在长安遍地开花,且同朝为官,不可能没有相见的机会,但是我们没有见到二人的任何交集。

除可能有“文人相轻”的戒隙,笔者认为两个人个人秉性差异也是没有交集的一种可能原因。用“清寂”这个词来形容王维性格,貌似更为恰当一些。诗作中田园情调浓郁,并将佛理引入诗中,清寂寡欲,踏实敦厚,圈子较小,亦官亦隐,正统学士。而李白则是豪放不羁,恃才傲物,游侠式人物。谨小慎微的王维怕是难与有着上天入地天马行空张扬个性的李白一同把酒高歌了。

李白个性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以来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李白天真、率直、放纵不羁的性格决定了他仕途失败的命运;他以扶摇而上的大鹏自居,不屑于参加按部就班的科举考试,因为这与他“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然而政治土的失意并未使诗人一蹶不振。相反,成就了他创作上的成功。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后期诗歌,因世途险恶,寄托于崇奉佛教,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汪曾祺小说中日常与诗意的和谐
下一篇论文:“故国遗民泪偷堕”—从陈忱的诗歌探究其思想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