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一点以后,我在女儿身上做过试验。我带她坐汽车,事先断定她不会晕车,一路上她果然活蹦乱跳没有任何不适。待下一次坐汽车,我预告她会晕车,结果,她情绪十分紧张,坐立不安,终于脸色发白紧锁眉头倒在我的怀里,车还没动就先晕了一半。”韩少功曾说过“想得清楚的写散文,想不清楚的写小说。”昆德拉也陈述过自己是用关键词表达生活的本质,他说在写作《生》的时侯,他“意识到这个或那个人物的编码是由若干个关键词组成的。对于特丽莎,它们是:肉体、灵魂、晕眩、软弱、田园诗、天堂。对于托马斯:轻、重。”相比较而言,它的词条形而上色彩不像《生》的浓厚。但是韩少功把地方言语的魔力展示出来,无疑对于丰富中国当代文学表现是一大贡献。
从叙事视角来看,《马桥词典》叙事者是一个参与马桥当地人的生活的知青,他有时是笔下事件的目击者,有时作为一个听故事并转述出来的人。所以故事像是散文记实,作者很少直接寓褒贬,而是让马桥的语言哲学自己说话,讲故事人只讲主人公做些什么而没有描写主人公思考些什么。做思索之事都是讲故事人自己生发,这样一来故事和讲故事人对故事的态度就有明显的分界,像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一样,每一章前头讲故事,最后诗曰什么什么。而《生》不一样,主人公和叙述者的思考是一致的,只是叙述者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从而呈现出在叙事中思考,在思考中叙事的景象,叙事者一边叙述故事一边思考,把当下的存在当成思考、惊奇的对象。而《马桥词典》企图干预存在。两个文本的区别表明了西方文化中追求精神的解放,不断认识自己的企图,而中国文化中安土重迁,小国寡民的思想,在乡土文化中的根深蒂固。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