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论新时期方志敏精神的主体特征和现实意义_政治论文

时间:2012-05-12  作者:梁晓宇

论文导读::特征。在新时期弘扬方志敏精神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是方志敏精神的灵魂,清贫思想是方志敏精神的道德核心,对党无限忠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方志敏精神的本质特征,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利益,走群众路线是方志敏精神的落脚点。
论文关键词:方志敏,精神,主体特征,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是方志敏精神的灵魂。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高昂不息的主旋律。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是一个民众拥有权利的主权国家,而国家是国民的国家,国民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浓厚情感,它是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之精神力量。方志敏的爱国精神,首先体现在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上。在他的心目中“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农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留恋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是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①]方志敏是通过打土豪、创立革命根据地,成立政权、发展经济,高举红色的苏维埃旗帜来实现他的爱国梦想的。源于长期的爱国救民的社会实践,源于认识中国最现实的逻辑起点政治论文,方志敏获得了最有价值的发现,这就是“可爱的中国”。他的《可爱的中国》脍炙人口,世代相传,是中国共产党人时代精神的千古绝唱。爱国是方志敏一生全部信念中的最高信念,是方志敏精神宝库中的一大亮点。

方志敏的爱国主义还表现在对祖国前途命运的预测上,他认为中国一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他在临死前也坚守者对伟大祖国光明前途的热切渴望上。“我相信,到那时,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奖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②]方志敏的语言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国,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志敏的爱国思想在江西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日益成熟,他深刻的体会到,救国救民就必须参加中国共产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不难看出,方志敏精神是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有机统一。她深深扎根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与追求,这来源于最深厚的民族感情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当前,发扬方志敏精神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志敏所处的时代,由于中华民族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遭遇了极大的民族灾难所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中华民族压倒一切的历史任务,中华民族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前无古人的。方志敏精神就是爱国主义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集中体现。在方志敏生活的那个年代,爱国,就是要推翻反动腐配的旧势力,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革命先辈就是满怀这样的爱国热忱投身于革命的。今天政治论文,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内涵,它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将个人命运融入民族发展的大业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ssci期刊目录。在现阶段,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之爱国主义情操,强调增强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激发广大青少年民族志气,激励他们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有着不可低估的凝聚力作用。

清贫思想是方志敏精神的道德核心。作为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方志敏在赣东北担任了许多重要的领导职务,可是他从来都不谋私利,不奢侈浪费,他的

一生是清贫的,他与干部、战士吃一样的大灶。方志敏在担任党的县委书记、省委书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期间,经手的钱有数百万,但他自己却身无分文,没有给自己的家人留下任何的物质财富。在金钱和利诱面前,方志敏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一身正气,甘守清贫。在方志敏担任闽浙赣政府苏维埃主席期间,他住的地方是普普通通的民房,屋子里面用的都是粗布被子。当他被捕遭到敌人搜查时,敌人怎么也没想到,像他这样重要的领导人,身上除了一支钢笔和一块旧表外,竟然没有一文钱。纳闷的敌人拉出手榴弹来威胁方志敏。方志敏不稀罕华丽的大厦,却宁愿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他清贫廉洁的政治本色和道德风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③]他在粉碎敌人的 “围剿”中,不顾自己患有严重肺病,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在一次缴获敌人20多万银元、2000多两黄金和许多枪支之后,他和战友们并未把它当成自己的战利品,仍然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妻子从红军在白区缴获来的物品中要了一块绒布做演出服,马上被方志敏批评了一顿并要求立即送回。他被囚期间,朋友出于仰慕送来钱物政治论文,他马上转送狱中病饿的难友。方志敏的清贫思想和实践,是他一生信仰坚定、工作执着、敢于牺牲和生活朴素的原动力。方志敏以清苦为荣,以清贫为乐,集中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高昂的革命斗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战争年代,共产党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重要原因正在于有千千万万方志敏这样的干部。当时老百姓私下都把国民党称为“刮民党”,这一称呼也决定其必然被推翻的命运。

江泽民指出:“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④]在方志敏那个时代,如果羡慕奢侈,贪图享乐,就不可能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也不可能经受住革命斗争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方志敏当时不是不可以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但他断然抛弃这些,心甘情愿地去过艰苦的革命生活。方志敏的“清贫”思想是我们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作风的理论基础,对加强共产党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清贫”内容渗透在方志敏的整个文献中,凝聚为方志敏的思想核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弘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清贫与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要贯穿于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

对党无限忠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方志敏精神的本质特征。自从选择了共产主义,方志敏就矢志不渝,从未动摇。而革命的爱国主义成为他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艰苦的物质条件、长期疾病的折磨和恶劣的政治环境,都不能动摇他的信仰和决心。他是无限忠诚的共产党员,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全部交给了党。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当身陷囹圄,面对生死抉择时,他大义凛然地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⑤]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接受和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翻译和阅读开始的。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多是通过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泽东说过:“我第二次(1920)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铭刻在我心中,建立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⑥]方志敏最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 运动后期政治论文,当他第一次从《共产党宣言》那里找到了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之后,就坚定不移地接受了他。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他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可以救中国、苏维埃可以救中国,救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方志敏光辉的一生向我们昭示着:理想是生命的火炬,信念是奋斗的旗帜cssci期刊目录。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就有了精神的动力和战斗的意志。方志敏在1935年北上途中遭到敌人的围困,他七天没有吃饭,但他还是忍受了下去。他说:“吃不得苦,革不得命,苦算什么,愈苦愈要干,愈苦我越快乐。”[⑦]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大力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所创立和形成的时代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等,都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共同理想是我党长期执政的一条重要经验。邓小平再次强调:“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⑨]毛泽东讲过,共产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弘扬基本道德规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现实紧迫工作抓紧抓好。”[⑩]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应突出“四个结合”
下一篇论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在广东诞生的历程及原因分析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