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书拉密女与山鬼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_雅歌

时间:2012-09-05  作者:吴旋
如何看待并解决这些问题及它们的最终发展怎样,《雅歌》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诗中将爱情描写称为能使人高尚的情感,其中包括温柔、谦让、文雅、体贴、忠贞等道德品质。对浪漫爱情的理想化描写,打破了禁欲主义的禁锢。禁欲主义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雅歌,因为它违反了人类的天性。但盲目地标榜性革命,性解放,而无视道德规范的存在更是危险至极。美好的性应该是建立在纯真热烈的爱情的基础之上,是人类感情的自然宣泄。“发乎情,止乎礼”是好的,而顺应天性,享受快乐也是好的。二者之间并不矛盾。《雅歌》中不止一次利用象征手法隐晦地描写了书拉密女和所罗门之间的性爱活动,是爱情所至之后的必然。因此读来深具美感,却无低俗下流之嫌。引申至现代青年对爱情与性的看法上,我们可以试着得出这样的结论,爱与性是密不可分的,爱是性的基础,有爱的性是符合人性的,是道德的;而无爱的性是丑陋的,应当被人所鄙视抛弃的。青年人交往中应慎重考虑的不是应不应该有性,而是彼此之间有没有爱。我们之所以认为《雅歌》中所描写的爱是性爱,是因为这种爱是产生于男女之间的,其中包含着强烈的肉欲成分。诗中暗示,两性间肉体的相互吸引,是上帝所规定的;在上帝所规定的限度之内,性爱应起到一种美好而正常的作用。它是富有感情的爱,高雅的爱,是一丝不苟地按着社会风俗而进行的爱。它具有人类之爱的高雅性,不可能被理解为动物的本能。这种明显的人类之爱的属性,使它区别于欲望,因为欲望仅仅是一种生理要求而已。欲望是所有动物所共有的,而人类之爱才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婚姻习俗制约下的爱情。两人的爱情不断加深,最后导致联姻。婚姻是对男女之间性关系的规范和约束。婚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中国学术期刊网。私有制社会以后,一夫一妻制似乎就成为普遍的合法的婚姻形态,但实际上就我们所了解的来看,古代中国的帝王除“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外,还有众多的后宫佳丽。古代以色列人并未坚持过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之例在《旧约》诸篇中俯拾皆是。古籍记载,所罗门拥有王妃七百、妾三百,这种情形也同样存在于民间。一夫多妻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男权社会中男子统治、压迫、玩弄妇女的社会现象,由此男子可以更多地满足自身的性欲需求和多生育子女的需要。可以说,一夫多妻制是男权社会的必然产物,它将在男权社会中一直存在下去。当然,为了继续存在下去,它会根据时代的变迁而采取不同的形式。换句话说,我们过去到现在所规定的一夫一妻制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实现过。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所谓一夫一妻制是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

之所以有男女平等口号的出现,是因为男女始终是不平等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平等之路有待我们不断求索。虽不易,但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是要有的。只有男权社会真正意义上消失了雅歌,婚姻制度才能得到完善并女性的权利能得到实现。书拉密女在追寻爱情中所展现的平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而且《雅歌》中极力表现的是爱情双方的专一性,排他性。正像前文中指出的那样,书拉密女在她和所罗门的感情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强烈要求所罗门对她专一,她要他永远对她忠诚——“求你将我放在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1](第1072页)时,她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的。因此我们认为,在古代以色列,一夫多妻制盛行,女子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的环境下,书拉密女可以说是一位倡导男女平等的先锋,她在本应合理的不可能中,重新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必然的可能。

人类始祖亚当初次和第一个女人夏娃见面时,情不自禁地吟道:“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1](第4页)这短短十一个字,却表达了人类第一个男子对其配偶真挚、朴素、热烈的感情。愿我们的社会能重新拥有这样质朴专一的感情,这样单纯执着的夫妻关系。

书拉密女与山鬼,抑或是其他文学形象,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而女性所承担的摘要遵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意愿行事即可,一切都变成了一种自觉行为。至于一夫一妻的婚姻,请注意,不是婚姻制度,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那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具有属灵意义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圣经(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M]. 北京: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1985.
[2]朱熹著,郝志达译注.楚辞今注今译[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3]朱维之.古希伯来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张思齐.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德序言的跨文化分析_篇章类型
下一篇论文:乱世造就佳人——解读《飘》中斯佳丽的复杂性格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