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中外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其协动关系的比较研究

时间:2012-07-29  作者:王星懿

论文导读::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协动性是指各国之间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直接利用HP滤波法进行趋势分离。
论文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协动性,矩分析法,HP滤波法
 

一、引言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在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难以避免的,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经济体乃至世界经济体的发展状况和矛盾。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等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越来越显著,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周期已不仅仅表现为各自的波动特性,而是日益呈现出相互传导、相互影响的协动关系。如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不仅对危机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及波动造成了巨大影响,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增长及波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过程中,更是出现了国际经济周期明显的趋同趋势。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中国国内经济周期本身的变化特征,更要以开放的视野来探讨中国和与中国有密切经济联系国家的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及其相互影响的程度,以使中国有效地进行经济政策调节矩分析法,并推动国际经济政策协同调控。

二、中国经济周期特征的一般分析

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我们首先从对经典周期的划分和特征描述入手。鉴于我国建国以来时间不长,所以主要把中短周期的研究作为重点。图1为根据1953-2009年我国产出增长率所绘制的经济周期波动图。由图中可以看出,从1953-2009年以来的50多年间,中国经济始终在上下起伏的波浪式周期运动中向前发展论文开题报告。历经了多次发展的高潮(最高年产出增长率达到21.3%),促进了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到2010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也反复经历了发展的低潮(最低年产出增长率为-27.1%),经济发展跌进周期的谷底。

 

图1 1953-2009年间中国产出增长率变化

按照“谷-谷”法的划分原则,即按照年GDP增长率时间序列的相邻低谷间的长度来衡量经济周期。可以把1953-2009年共57年间的中国经济周期划分为10轮周期,其中前5轮周期处于改革开放前(以1977年为划分点),后五轮周期处在改革开放后,且目前正处于第10轮周期的下降期。通常对经济周期特征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峰位、谷位、波幅、波长、平均位势等经典周期特征的分析。我们将根据我国1953-2009年间的产出增长率变化图,将10轮经济周期以1977年为界限划分为改革开放前(1953-1976年)和改革开放后(1977-2009年)进行比较分析。

表1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总体特征

 

序号

周期年份

波长

波峰年份

波谷年份

波动幅度(%)

峰位(%)

谷位(%)

平均位势(%)

1

1953-1957

5

1956

1957

9.8

15

5.2

9.34

2

1958-1961

4

1958

1961

48.4

21.3

-27.1

0.67

3

1962-1967

6

1965

1967

21.5

16.4

-5.1

6.91

4

1968-1972

5

1970

1972

15.6

19.4

3.8

8.6

5

1973-1976

4

1975

1976

10.3

8.7

-1.6

4.33

6

1977-1981

6

1978

1981

6.5

11.7

5.2

7.98

7

1982-1986

5

1984

1986

6.4

15.2

8.8

11.5

8

1987-1990

4

1987

1990

7.8

11.6

3.8

7.7

9

1991-2001

11

1992

1999

6.6

14.2

7.6

10.25

10

2002-

——

2007

——

——

14.2

——

——

前五轮平均

——

——

——

21.12

16.16

-4.96

5.97

后五轮平均

——

——

——

6.83

13.18

6.35

9.36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性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的5轮周期宏观经济波动剧烈,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态势,其中最高年增长率(21.3%)和最低年增长率(-27.1%),均出现在这一阶段中,分别出现在改革开放前第二轮周期的1958年和1961年。如此大幅的波动,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增长效率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给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对波动指标的分析是我们研究经典经济周期特性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些指标的意义如下:峰位是指每个经济周期内波峰的经济增长率,反映了经济周期的扩张速度;谷位是这每个经济周期内波谷的经济增长率,反映了经济周期的衰退深度;波幅也称为振幅,反映了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平均位势为每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经济增长率矩分析法,表现了每个经济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总体水平;波长即持续时间是指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分为扩张持续时间即波谷到波分之间的时间跨度,以及衰退持续时间即波峰到波谷之间的时间跨度。

从中国经济波动的总体特征表中可以看出,前五轮周期平均波幅达到21.12%,总体上呈现出强幅型的波动特征。平均峰位为16.16%,平均谷位为-4.96%,平均位势也只有5.97%,体现出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较差,且衰退深度一度跌为负值,呈现出古典型经济周期的绝对负值特征。经济周期波动总体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对称性,即经济上升和下降经历的时间和幅度大致相同。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性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渐增强了中国经济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缓冲能力,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波幅降低,谷位上升,平均位势提高等新态势,呈现出“高位——平缓”的走势。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增长力提高和稳定性增强。

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后5轮经济周期来看,平均波幅仅为6.83%,比改革开放前的21.12%大大降低,总体呈现出中幅型的特征。平均峰位为13.18%,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稍有下降。而平均谷位则为6.35%,由改革开放前的负值变为正值,呈现出增长型周期的特征。波动位势由改革前的5.97%提高到改革后的9.36%,体现出高位增长的态势。而经济周期波动越来越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征矩分析法,20世纪90年代以前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缓升陡降”的形态(刘金全、范剑青,2001)。第九轮经济周期则相反,仅仅用了两年就达到了1992年的峰位,然后缓慢下降,一直持续到2001年,出现了所谓的“宽带现象”(刘树成,2000;刘恒,2003)。

(三)、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成因的解析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中国经济的外生冲击机制和内部传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论文开题报告。而外生冲击在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中起主要作用,外生冲击和内部传导机制的共同作用促使宏观经济处于不断的扩张、收缩交替循环的运行中。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周期波动中,政治因素和决策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成因果关系。中国经济增长的每一次扩张和收缩的背后都有明显的政治决策背景,政治动员冲击常引起经济的迅速扩张,引致经济周期波动的高潮;而政治命令冲击引起经济的收缩,使经济周期波动转为低潮。再结合中国经济系统中一些内生因素的作用,促使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经常大起大落,波动剧烈,很不稳定。

改革开放后,经济周期的波动逐渐显示出“高位——平缓”的特征,稳定性逐步增强。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始逐步转轨,政治干预逐渐退出矩分析法,宏观调控冲击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经济建设经验的积累使政府决策更趋理性和科学;其次,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外贸依存度等经济内在结构也发生了有利的变化,从而推动着中国经济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周期的成因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基本可以排除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除了国内因素的影响之外,中国经济周期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和世界经济冲击的影响。如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促使我国第九轮经济周期于2001年收于谷底;而始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冲击,也大体上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相吻合,即刚好位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

三、中外经济周期特征的波动性、粘持性和协动性分析

在对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原因经过详细分析后,本节我们要利用HP滤波法和现代经济周期的矩分析方法对中外经济周期特征的波动性、粘持性和协动性进行较为透彻的研究。随着现代周期理论的发展,人们更多的将经济周期理解为多种随机冲击效应经过传播、放大和复合的结果,因此开始较多的借助消除趋势后时间序列的二阶矩来描述经济周期的波动性、粘持性和同步性等特征。波动性是指宏观经济变量消除趋势后仍具有一定的波动,通常用消除趋势后的经济变量时间序列的标准差来描述;粘持性是指宏观经济变量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某一种状态,通常由消除趋势后的经济变量时间序列的一阶自相关来刻画;协动性是指各国之间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由消除趋势后各国宏观经济变量的横截面相关来刻画。

本节选取的研究对象包括世界总体经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的发达工业化国家,以及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巴西等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这些国家都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以及主要的外商投资来源地。通过考察HP滤波消除去趋势后的我国与各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1978-200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矩关系,对中外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粘持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对各国实际GDP取对数后的LNGDP序列的一阶差分作ADF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国LNGDP都不存在单位根,即各国LNGDP都是平稳的。然后,直接利用HP滤波法进行趋势分离,得到其周期性波动序列。这个周期性波动序列就是各国趋势GDP产出值与实际GDP产出之差,这正是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分析的重点。最后矩分析法,对周期性波动序列分别求得相关系数,得到表2,来分析中外经济波动的协动性、粘持性和稳定性。

表2 中外各国国家间GDP产出波动的矩关系(1978-2009年)

 

 

 

标准差

一阶

自相关

同产出的横向相关关系Corr(x(t),y(t+k))

-4

-3

-2

-1

0

1

2

3

4

中国

0.032

0.714

-0.649

-0.363

0.144

0.714

1.000

0.714

0.144

-0.363

-0.649

世界

0.014

0.523

-0.374

-0.538

-0.511

-0.201

0.159

0.332

0.292

0.246

0.084

美国

0.021

0.579

-0.580

-0.593

-0.427

-0.023

0.292

0.374

0.204

0.093

0.007

日本

0.021

0.605

0.249

0.121

-0.101

-0.202

-0.141

-0.086

-0.029

0.131

0.114

德国

0.018

0.521

0.212

0.027

-0.177

-0.268

-0.264

-0.207

-0.107

0.156

0.307

澳大利亚

0.016

0.509

-0.348

-0.518

-0.719

-0.610

-0.088

0.457

0.664

0.510

0.237

荷兰

0.018

0.541

-0.245

-0.502

-0.590

-0.458

-0.136

0.134

0.313

0.456

0.457

英国

0.024

0.654

-0.576

-0.722

-0.548

-0.145

0.236

0.389

0.319

0.218

0.052

法国

0.016

0.624

0.156

-0.246

-0.584

-0.708

-0.488

-0.214

0.082

0.413

0.562

意大利

0.017

0.471

0.012

-0.383

-0.648

-0.574

-0.246

0.024

0.191

0.352

0.304

加拿大

0.024

0.631

-0.415

-0.619

-0.656

-0.325

0.114

0.370

0.338

0.232

0.046

西班牙

0.024

0.705

0.013

-0.374

-0.555

-0.561

-0.350

-0.186

0.098

0.395

0.469

韩国

0.031

0.446

-0.183

-0.188

0.009

0.250

0.268

0.119

-0.040

-0.092

-0.260

马来西亚

0.040

0.618

0.433

0.442

0.298

0.200

0.058

-0.095

-0.199

-0.187

-0.168

印度

0.022

0.712

-0.207

-0.195

-0.036

0.077

0.316

0.388

0.417

0.244

-0.049

巴西

0.033

0.509

-0.602

-0.555

-0.335

0.075

0.546

0.800

0.607

0.056

-0.444

泰国

0.051

0.703

0.344

0.302

0.219

0.158

0.096

-0.023

-0.143

-0.228

-0.306

印尼

0.045

0.676

0.264

0.346

0.357

0.333

0.232

0.114

-0.049

-0.243

-0.425

菲律宾

0.037

0.614

0.483

0.082

-0.277

-0.475

-0.451

-0.152

0.200

0.420

0.377

墨西哥

0.038

0.445

0.502

0.392

-0.040

-0.344

-0.458

-0.429

-0.249

0.062

0.371

注:x(t)表示基准国第t其的产出波动、y(t+k)表示其他国第t+k期的产出波动、Corr表示二者的相关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本文将k取为[-4,+4]区间,并把中国设为基准国。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利率、汇率双因子变动对中国住宅市场价格的影响及其应对
下一篇论文:基于公众风险偏好的政府投资决策研究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