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缠足时代的金莲想像—从中国妇女缠足看女性身体与文化伦理的关系

时间:2012-04-13  作者:厦门大学,中文系

论文导读::提及缠足。这种矛盾的文化符号大大的遮蔽了女性的身体。这种潜在的伦理规范逐步将缠足的肉身性自动屏蔽。文化与伦理始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论文关键词:缠足,遮蔽,肉身性,伦理
 

【正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冯骥才先生出版了一本关于中国妇女缠足的小说《三寸金莲》,这在当时曾引起很大的争议,舆论界大都口诛笔伐,认为作者展览丑陋,宣扬国耻。在2004年,冯骥才将《三寸金莲》配以大量与缠足相关的历史照片再次出版。作者在再版的序言中的一段话令人深思:“存在于现实的是一种生活,销匿于历史的便是一种文化。作为生活,可以赞成,也可以拒绝;但作为文化研究对象,则不能有任何禁区。我只是尽可能真实地再现那段历史。”【[1]】提及缠足,首先进入我们脑海中的词汇一定是畸形、残忍、落后、丑陋,是羞于被提起的“国耻”。在诸多的论及缠足历史的著作当中,字里行间也是充满了讥讽嘲弄,或者就是完全站在反缠足的立场上悉数缠足对传统妇女身体的摧残折磨,控诉缠足习惯是多么的可耻,似乎,谴责就是书写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无法平心静气的将缠足作为已经过去的历史现象加以探寻,只要对它表露出过多的兴趣,就会有“宣扬国耻”之嫌?当一双双变形的小脚成为历史的陈迹,缠足这个名词被抽象为污秽,变态的代名词。在近代的反缠足运动中,女性的小脚被认作是国族羸弱的源头,康有为认为“欧美之人,体直气壮人文历史论文,为其母不裹足,传种易强也。”【[2]】而这实际上是“红颜误国”的再演绎,男人在遭受打击,遭遇失败的时候,习惯性的将自信心崩塌的危机转嫁给女人,试问,在大清鼎盛之际,那些缠足妇女所生的也是羸弱之种吗?作为女性,我根本无意为缠足作辩护,毕竟女人在缠裹过程之中所受的痛苦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也并不想继续去谴责这一现象(尽管这很难),我所想要了解的是:到底又是一股怎样的强大力量,将女人的脚愈裹愈小,并最终成为象征女性的“第三性征”,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与伦理始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要讨论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对缠足的起源,兴盛以及没落的年代做一个粗要的界定,妇女缠足风俗从北宋开始,迅速发展蔓延,愈演愈烈,至明代而大盛,至清代而鼎盛,缠足习俗由北方渐渐遍及到南方,由局部而普遍,缠成的女足由大而小,越来越纤小,并且由直而弓弯。【[3]】随着清末国势衰微,列强入侵,女子之缠足在近代西方眼光的关照下,逐步失去了其文化上的光环,被认为是东方文化野蛮、怪诞的象征,从满清末年到民国,官方的和民间发动的天足会风起云涌,反缠足作为社会运动,记录浩繁,斑斑可考。我们权且划定,从宋到清末(十九世纪之前)为缠足的时代,把十九世纪之后的近代看作是反缠足的时代。我将视线专注于缠足时代的文化背景之中,试图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解释缠足辉煌百年的原因。

什么是缠足,现代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可以轻易的从近代以来的史料照片中找到答案,我们“直觉”晓得它的作用,也明了它的样子。对于我们来说,最难以理解的就是,那一双残缺的小脚,究竟美在哪里?这里也许需要被提出的是,现代人看到的更多的是解除层层缠裹的真实的小脚——变形、扭曲的肉体,而缠足时代的人们,看到的是精美的足服包裹后的“金莲”。解除缠裹,露出肉体,显然是当时言说与观看的禁忌人文历史论文,在很大的程度上,这种潜在的伦理规范逐步将缠足的肉身性自动屏蔽,缠足被包装成一种既虚无有实际存在的文化符号,而其中被遗忘的只有女人身体的痛楚与残缺的实质。

在缠足兴盛的时代,缠足意味着富裕、闲暇、美丽、脆弱、依赖、高尚、以及官能享受。是什么造就就了缠足在文化上的尊崇地位?古代文献是我们进入这个时代的时光机,虽然我们会有遭遇文字所承载的意义对我们的迷惑的风险,但这将是解释这一疑问的最佳途径。我们将会发现,金莲崇拜是怎样被建立的。

十九世纪之前,缠足在正史、方志和儒家女教等官方书写里是没有它的一席之地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男性学者论及缠足的文章,大都出现在一些读书札记或者随笔中,像张邦基的《墨莊漫录》,由杨慎伪造的古文献《汉杂事秘辛》,胡应麟的《丹铅新录》等等。宋代学者张邦基是目前已知最早提到“缠足”一词的学者,他在《墨莊漫录》中提出:“妇人之缠足,起于近世,前世书传,皆无所自。”【[4]】他的论据都来自于早他之前几百年的史书和诗歌:《南史》、乐府诗及《玉台新咏》,以及唐诗。这些作品当中都充满了描摹女性身体的华美辞藻(这也是后世学者的关键词一定程度的高尚性。于是,尽管讨论缠足的学者几乎都并没有在行文中褒扬赞美缠足,甚至感到厌恶,比如宋代学者车若水在其《脚气集》中说道:“妇人缠脚,不知起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的小来,不知何用。”【[5]】胡应麟的评论:“昔题妇人足不曰素洁,则曰丰妍。夫今妇人缠足,美观则可,其体质干枯腥秽特甚。”【[6]】算是少有的揭示缠足肉身性的特例了,而清代学者钱泳暗合了近代的反缠足的观念,并提出了具体的反缠足的行动方案。然而这些对于缠足之风的日盛没有丝毫的影响,相反,在他们反复征引那些华丽辞藻的时候,也就不经意地延续了此一习俗的文化光环。

此外,关于缠足的起源,历史上还流传着很多传说,有些几近神话,【[7]】其中流传最广的大致有以下三个:

一 、齐东昏侯为潘贵妃“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步步

生莲花”。虽然,在这则故事中并为提及贵妃是否缠足,但是在

首后世的演绎中,这似乎就是所谓“金莲”之称的最早掌故。【[8]】

二 、元伊世珍《嫏嬛记》说:“马嵬老妪得太真锦袜以致富。其女名

玉飞,得雀头履一只,真珠饰口,薄檀为苴,长仅三寸。玉飞奉

为异宝,不轻示人。”太真即杨贵妃。据此以为杨贵妃脚为三寸【[9]】

三 、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卷十引《道山新闻》说:南唐李后主

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饰以宝物细带璎珞人文历史论文,莲中

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形,素袜舞

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唐镐诗曰:‘莲中花更好,云黑月常新’,

因窅娘作也。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此知扎脚自五代以

来方为之。”【[10]】

这些历史故事基本上都属于同一种叙述模式,倾国倾城的妃子和挥金如土的皇帝在深宫中的闲暇游戏,它们所构成的意义是贵族生活的富裕和奢靡,缠足成为一种上等生活的代表,拥有一种遥不可及的神秘感。这无疑是对缠足的又一次精美包装。在明初,朱元璋将与其对抗的张士诚旧部编为丐户,下令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缠足。【[11]】这其实直接的透露了这样一个讯息:缠足已经作为上等社会的一个文化符号存在了。

学者保持距离的研究态度,反而替缠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与之相反的,诗人们倒是大大方方的表现自己对缠足的迷恋。但是,诗人刻意的回避小脚的肉身性实际上和学者的缠足研究策略是一致的,宋代,在缠足现象还未成气候的时候,诗人就不吝溢美之词:苏轼的《菩萨蛮》被看作是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

凃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

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此外还有刘改之的《沁园春·咏美人足》:

洛浦凌波,为谁微步,轻尘暗生。记踏花芳径,乱红不损;步苔幽砌,嫩

绿无痕。衬玉罗悭,锁金样窄,载不起盈盈一段春。嬉游倦,笑教郎款捻,

微退些跟。

有时自度歌匀。悄不觉微尖点拍频。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

舞凤轻分。懊恨深遮,牵情半露,出没风前烟缕裙。知何似,似一钩新月,

浅碧笼云。

张元幹的《春光好》:

吴绫窄,藕丝重,一钩红。翠被眠时要人暖,著怀中。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波兹曼“媒介即隐喻”理论的文化解读_娱乐
下一篇论文:“茶饮”史话_人文历史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