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关于普世伦理的若干问题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普世伦理”究竟为何物?为什么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普世伦理”的反应会有巨大的差异?而对于“普世伦理”问题争论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抛开种种偏见。它隐藏着国际之间争夺话语权的政治背景。
关键词:普世伦理,众多说法,话语权
 

“普世伦理”究竟为何物?为什么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普世伦理”的反应会有巨大的差异?而对于“普世伦理”问题争论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抛开种种偏见,冷静客观地重新再读“普世伦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普世伦理”问题在学界悄然兴起,并逐渐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论文发表,话语权。那么什么是“普世伦理”?“普世伦理”问题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普世伦理”是否存在,能否实现?……围绕这种种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

一、学界关于“普世伦理”的众多说法

“普世伦理”的提出,最先是在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上孔汉思(Hans Kung)提到的,“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并不是指一种全球的意识形态,也不是超越一切现存宗教的一种单一的、统一的宗教,更不是一种来支配所有的宗教……(它)指的是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的共识。”它最初是一个宗教领域方面的问题,后来经由伦理学家们改造成为“普世伦理”,“普世伦理”剥离了它原有的宗教含义,但吸取了它的合理因素,关于究竟什么是普世伦理,万俊人先生对其界定为:“首先,它是建立在社会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伦理,因此它是普泛的或社会性的,而非个人的或人格性的;其次,普世伦理所承诺和关注的主要是社会基本道德生活或日常生活世界的俗世伦理问题,因而它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而非最优化中最理性化的;最后,它也是跨文化跨地缘的人们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共同认可的可公度性伦理。论文发表,话语权。”何怀宏先生则将其直接定义为“底线伦理”。从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以哈贝马斯、罗尔斯为代表的现代理性的多元共契理路,认为在承认多元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恢复价值理

性,以定立契约、辩谈的方式可获得一种普遍的道德共识;以麦金太尔为代表的前现代性的观点主张从传统中吸取可利用的资源,并给予现代性的诠释,从而找到一种解决冲突,达到共识的方法;以大卫•雷•格里芬为代表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者,从批判现代性出发,以批判——重建的方法主张通过对传统的霸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道德理论给予解构,重建一种新的多元共识。”普世伦理之所以在近年来成为热点问题,其原因也不难找到。在今天,全球性的问题已影响到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实现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主题。和平问题主要属于国际间关系的改善问题,地区冲突、种族冲突、宗教冲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状态亟待改善;人类不可控制的索取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能源、资源短缺等严重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失业、贫困、饥饿等问题也同样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而道德共识的形成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对话,达成多边谅解,实现地区和平,避免冲突和战争的爆发,所以,普世伦理问题也就成为了人们讨论研究的热门话题。

二、再谈“普世伦理”

“普世伦理”讨论的初期在中国遭到强烈的反对与批判,这当然不是毫无原因。1993年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在世界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也成为当时国内学者所攻击的典型。文章大约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世界政局已入新阶段,今后的冲突的根源在于文化方面;二是文化特性最不易消除,各国交往频繁加强了文明差异的意识;三是西方推广其价值观的努力引起了其它文明对抗性的反应,儒教和伊斯兰教联合起来向西方挑战。结论:下一次世界大战(如果发生)将是文明之间的战争。论文发表,话语权。反对者们认为,亨廷顿把文明即做为一种文化实体是不对的,而且不同文化之间不只有冲突和对抗,还有交流与融合,而亨廷顿却没有看到这一点,原因就是其价值体系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霸权主义的存在。其实,对于亨廷顿的理论,也不应加以全盘否定,他的思想学说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但那时人们认为普世伦理即是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在全世界推行的一种新手段,因此极力批判也是自然的事情。当我们抛开这种种争论,仅仅从本义去理解“普世伦理”会如何呢?是会肯定它还是否定它?尽管现在普世伦理没有确定统一的定义,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把它做为一种“最低的、基本的道德共识”来考察,它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适应于全人类的价值标准。这样,本文就出现一个矛盾点:既然普世伦理是一种适应于全世界的道德观,不就是应该只有一个吗?那又怎么能分为“中国普世伦理”和“西方普世伦理”呢?这种矛盾现象是由我们所处的特定的时代所决定的。在当前,任何对普世伦理的研究都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部分人对于是否存在、能否建立的问题持怀疑态度,探索之路的艰辛可想而知。“普世伦理”应该可以有广义普世伦理和狭义普世伦理之分。所谓广义普世伦理,是指为各民族、各种族所普遍接受的、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在内的一种有着巨大包容性的价值标准体系。论文发表,话语权。而狭义普世伦理则是专指在道德方面人类应共同遵守的最低道德标准,如不可偷盗、不可欺瞒、不可杀戮、不可奸淫掳掠等基本的人类道德要求。论文发表,话语权。一般说来,广义的普世伦理在阶级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广义的普世伦理需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而前面我们所说的普世伦理是狭义的普世伦理,是各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观上建立起来的,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价值形式。之所以把这种价值形式也称为普世伦理,是因为这其中也确实有普世伦理的存在,但由于各种文化所认定的“普世伦理”是不同的,所以“普世伦理”就有了地方之分。这也是为什么能够提出“中西方普世伦理”这个概念的原因。

三、关于普世伦理的话语权

对于普世伦理,我们的确应该正视它的存在。在当前,普世伦理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学术上的问题,它隐藏着国际之间争夺话语权的政治背景。

它首先由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向全世界推销、宣传,引起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抵制与反对。但对于普世伦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操纵它的政治外衣。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给话语霸权主义予以更为直接有力的反击。“普世伦理”不应只由西方价值观所决定,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权利,亦有义务丰富普世伦理的内容,扯掉蒙蔽住普世伦理的政治面纱,还普世伦理以本来面目,实现普世伦理的真正价值。论文发表,话语权。所以,在这场普世伦理话语权的争夺战中,我们不应回避,反而更应该深入分析,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样才能令西方愈演愈烈的话语霸权主义措手不及,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这是我国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德]孔汉思·库舍尔:《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何光沪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页
2、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3、闫林霞:《普世伦理的当代困境及出路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2003
4、俞新天:《西方价值观的一统天下正在动摇》,.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11期第23页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关于库恩思想的非理性主义之争
下一篇论文:科学发展观的人本内涵和意义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