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_推力-论文网

时间:2014-07-18  作者:邱晖
某些因素的存在放大了迁出地的“拉力”和迁入地的“推力”。因此,要让剩余劳动力是积极主动而非消极被动的走出去,就必须从制度入手,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双管齐下,首先是要想办法降低迁出地拉力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的留守儿童上学、老人生活不便、农忙生产等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制度来保障其解决,让外出农民工放心在外务工,这需要农村的基层领导组织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土地难以流转,土地收益不能得到有效补偿是由于土地制度导致的迁出地的巨大拉力,如果农民拥有的土地和住宅能按照市场价格顺利流转并且农民能获得相应的土地收益,则既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能促进农村土地集中,更利于机械化的实施,实是一举多得。其次是要降低迁入地的推力,减轻限制农村人口向乡城镇转移的制度障碍。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利于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工作的因素,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各项制度的合理安排至关重要,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要让进城的农民工安心工作,必须建立起针对进城农民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制度上保证农民工在劳动报酬上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收益权,和其子女在城镇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城农民保障体系的建立,将极大提高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和决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GDP与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弹性系数达到了0.64,可见第三产业发展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得到顺利消化的问题。这是因为第三产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易进入的行业,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实现既离土又离乡的彻底转移,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城镇化的步伐,扩大城镇人口的比例。由此更可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因为城市化的过程必须伴以必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生活服务的提供,电力、煤气、水等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等必须跟上,若非如此,城镇将丧失应有的吸引力。从历史数据上看,第三产业的GDP由1978年的27.2亿元增至2008年的2855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15.6%上升至2008年的34.4%,从趋势上看,无论是第三产业GDP的绝对数量还是占GDP的比重都在不断增大,但却远远小于40.1%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则差之更远。从结构上看,居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批发零售、餐饮、仓储以及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但这些生产率较低的产业的增长率在放慢,而具有较高生产率的房地产、金融保险等增长加快,虽然这样的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但是,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恰恰是那些生产率低的传统产业部门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全国比较,金融、邮电、信息咨询等产业的发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这就会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空间。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该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依托,注重自身内部产业的平衡,要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是消化剩余劳动力的一个主要途径。

四、结论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加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黑龙江省的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85%,居全国第一位,这一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农业也因此被誉为骑在铁牛背上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带来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他们的边际贡献非常低,故必须将这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第一产业,但是,这个过程却存在重重障碍,既难以享受到城镇的社会保障,又有家中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目前,主要是由第三产业来消化吸收来自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与黑龙江省的第一产业在全国领先不同,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是比较落后的,这限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因此,农业机械化仍须加强,但需要不断消弭劳动力转移制度上的障碍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为这样一来,第一产业得到了大规模机械化的空间,第三产业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两大产业各得其所,经济必可平衡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解决好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正是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中国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1997,(3).
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
3 陈先运.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4,(2).
4 侯风云.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估计及外流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3).
5 李少惠,韩庆峰.“推力—拉力”理论视野下城市人口流动的制度设计[J].上海城市管理,2010,(4).
6 邹新树.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动因:“推—拉”理论的现实解读[J].农村经济, 2005,(10)
7 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四川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_现状分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_高职院校-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