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_推力-论文网

时间:2014-07-18  作者:邱晖
因此,一个能够计算出弹性的模型更符合我们的需求,如此,便可以设定待估方程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表示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解释变量分别表示农业机械总动力、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以及第三产业的GDP。解释变量的数据可以从历年的《黑龙江统计年鉴》上获取,而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是无法直接查知的,在本文中,将采用陆学艺的计算方法,即用城镇从业人数减去城镇职工人数的方法来估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本文中,模型所用数据的范围是1980年至2008年,数据的处理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6.0。

首先对各变量做单位根检验,其结果如下:

变量

差分次数

DW

ADF

5%临界值

结论

lny

1

1.95

-3.06

-2.98

I(1)*

lnx1

2

2.03

-4.85

-1.96

I(2)*

lnx2

2

2.10

-6.37

-1.96

I(2)*

lnx3

2

2.06

-9.20

-1.96

I(2)*

从上述结果看,协整检验的条件完全满足,做詹森检验的结果表明,迹统计量的值为66.81,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24.28,λ—max统计量的值为27.82,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7.80,数据成功地通过了协整检验,这可以保证下面的模型不会出现伪回归。

经过适当处理后的回归结果如下所示:

(0.36)(0.24)(0.21)

从回归得到的结果来看,F统计量的值达到了176.97,这说明模型在整体上是显著的,R—squared的值达到了0.96,这就表明我们选择的解释变量足以解释被解释变量的绝大部分的变动,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之高。每个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3.模型的解释

首先观察农用机械总动力瓦数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弹性系数,0.31的参数估计值表明农用机械总动力瓦数每增加1%,就会导致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增加0.3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推动作用。再看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弹性系数,该值的大小只有0.04,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每增加1%,会导致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0.04%,这个数据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原因在于某些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存在使得农民在城市生活的物质成本和精神成本非常高,强化了农村的拉力和城市的推力,因此极大抵消了更高收入的吸引力。第三产业GDP与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弹性系数最大,达到了0.64,这表明第三产业GDP每增加1%,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就将增加0.64%,从中不难发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

三、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1.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

从前文的分析中发现,农用机械总动力瓦数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弹性系数达到了0.31,可见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测算,现如今,在黑龙江省的种植业生产中,机械整地占90%以上,旱田机械播种占85%以上,机械深施肥占85%以上,秸秆和根茬粉碎还田达到80%,农业机械化承担了全省农业劳动总量的85%,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促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依靠人力向依靠机械转变,农民的劳动时间被大大缩短,这既迫使一部分农业劳动力成为剩余劳动力,不得不另寻出路,也解决了因为农民外出打工以致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问题是,机械化本身只是一个技术上的支撑,如果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那么,要将机械化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还需要适当的制度安排加以组织。既要充分发挥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又要解除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合作社的建设,2003年,黑龙江省政府投资1800万元在克山、海伦、呼兰、富锦4个县(市)18个村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社试点。此后,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迅速,数量迅速增加。外出务工农民可以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在多了一份务工收入的同时,土地收入也并未减少。还有一些未外出务工的农民也购买农业机械为其他农户开展代耕服务,这样不仅解决了务工农民的种地问题,又增加了非务工农民的经济收入。据统计,目前,全省农机作业合作社所在村劳动力转移已近10万人人均年增收都达到5000元以上。农机合作社的良好运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从广度上讲要尽可能全面普及,还要从深度上进一步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使合作社能更顺利的运行。第二是要进一步发挥跨区作业的作用,即利用农垦系统富余的大型农机具到地方农村进行跨区作业,既为农场大型农机具提供作业市场,又为农村解决生产机械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机械化的加深提供了劳动力转移的巨大推力,农机合作社和跨区作业等制度安排降低了迁出地的拉力,对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重要意义。

2.减少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制度阻力

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弹性系数只有0.04是出乎意料的,城乡收入的差距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巨大的影响,原因自然是因为农民进城打工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既有难被城市完全接纳的眼前困难,又有难以照顾家人的后顾之忧。更不须提与家人长期分离的精神成本。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四川交通系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_现状分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_高职院校-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