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产业演进的变化过程中,产业融合在不同的领域广泛发生,正成为产业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且对技术创新提出要求,并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产业融合倍受关注,本文以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为研究对象,探索产业融合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人才培养的变革。
论文关键词:产业融合,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变革
在产业演进的变化过程中,产业融合现象已随处可见,尤其表现在服务业与制造业这两大产业之间。各产业从分工到融合,边界显得越来越模糊,技术的融合,市场的融合以及其他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种种融合,使各产业之间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产业融合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产业融合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引起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产业融合需要大量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知识背景的人才,并对人才创新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引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一、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融合作为产业升级的一种趋势,越来越被学者所关注,产业融合就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垒,加强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产业融合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得以实现其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技术融合则是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间扩散和应用,促使许多技术组合在一起发生复合效应,又构成了新技术,创造出新工艺和新产品。
1、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现状分析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是较为普遍与常见的产业融合现象,二者的融合带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诞生。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产物,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进入生产领域,加速制造业前期的研究,生产中期的设计和生产后期的信息反馈过程展开全方位的渗透,导致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软化”,并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先进制造业的产生与发展。
目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在产业发展中已初见端倪,但是融合的现状不够乐观。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之一,能够为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包装、销售等一系列相关活动服务。但是目前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的纵向产业链上,制造业内部生产与服务的融合,即制造业企业的制造与服务功能相互叠加,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态势尚不显著,主要以制造业向服务业渗透融合为主要特征,为先进性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过小。即便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省份江苏,其制造业中间投入中生产性服务所占比重也仅仅只有4.1%,远低于2000年美国的32.6%、德国的28.4%和日本的26.6%。所以,先进制造业需要在传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融合中形成并发展着。
2、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趋势分析
因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在经济发达地区融合趋势较为明显,所以本文数据分析选取江苏省相关数据分析。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之一,初步核算,200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0亿元,达到3059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左右。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江苏省产业结构中,二产偏大,三产偏小,而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三次产业GDP比重一般为8:40:52。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是:稳定一产,控制二产,加大三产,把江苏产业由目前的“二、三、一”结构调整为“三、二、一”。
表11999—2008年江苏各产业发展情况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服务业
|
产值
|
占GDP比重
|
产值
|
占GDP比重
|
产值
|
占GDP比重
|
1999
|
1037.37
|
0.130
|
3920.15
|
0.509
|
2774.00
|
0.360
|
2000
|
1048.34
|
0.120
|
4435.89
|
0.517
|
3115.67
|
0.363
|
2001
|
1094.48
|
0.114
|
4907.46
|
0.516
|
3522.02
|
0.370
|
2002
|
1110.44
|
0.105
|
5604.49
|
0.522
|
3962.00
|
0.373
|
2003
|
1162.45
|
0.089
|
6787.11
|
0.545
|
4567.37
|
0.367
|
2004
|
1367.58
|
0.085
|
8437.99
|
0.565
|
5427.00
|
0.350
|
2005
|
1461.48
|
0.080
|
10355.04
|
0.566
|
6489.14
|
0.354
|
2006
|
1545.01
|
0.071
|
12250.84
|
0.566
|
7849.23
|
0.363
|
2007
|
1726.1
|
0.071
|
14285.8
|
0.556
|
9618.5
|
0.373
|
2008
|
1795.1
|
0.069
|
18402
|
0.55
|
11656
|
0.381
|
资料来源:根据江苏省各年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来
根据表1-1对1999年到2008年这十年间江苏第二产业增加值与服务业增加值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其皮尔生相关系数r=0.998,通过t检验得到两者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进一步对两组数据进行回归曲线拟合,第二产业增加值对服务业增加值的弹性系数为1.174(RSquare=0.996),说明现阶段制造业对服务业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为了说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本文拟对制造业生产率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时间序列上分析。本文建立回归方程式: ,其中y为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S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为误差项,根据统计数据得出:Y=-16.528+56.951S,从回归结果看,二者的线性非常显著,说明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线性正相关性,说明二者具有很强的相互促进作用,为其产业融合发生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产业融合基础与趋势。
二、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与人才需求变动的关系分析
产业融合表现为产业间的渗透发展,其形式多样,其主要方式有三种:1、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即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2、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即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3、产业间的重组融合,即产业内部的产业间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产业的升级。
1、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方式及其作用结果分析
产业融合的方式决定着其作用结果的不同,同时产业融合的方式影响着人才需求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是服务业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进入生产领域,为制造业提供金融、法律、研发、设计、管理等服务,同时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服务业中。所以,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主要方式是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和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