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中国经济增长9%。中国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协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扩大,东高西低的经济增长格局仍未得到全面改变。有数据显示,1985年东部人均GDP为西部的1.74倍,而2008年这一数字则提高到了2.34倍,除去制度、自然资源等因素外的影响,区域人力资本构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内在因素之一。本文将东西部界定为: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个省(直辖市);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如何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这也是优化东西部人力资本配置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和深入分析东西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
一、模型建立
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建立东西部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协整,分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的东西部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为:
(1)
其中, 代表产出, 、 、 分别代表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平均水平, 为物质资本产出弹性、 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产出弹性, 、 为二个正参数,并且满足0< <1, 为时间变量,表示不同时期。
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式(1)两边取对数得:
(2)
再对式(2)进行全微分并整理可得:
(3)
其中, , , , ,式(3)为经济增长的速度方程,利用该式可以计算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其中,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00-物质资本存量贡献-人力资本存量贡献-人力资本水平贡献。
二、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的度量
(一)人力资本存量度量
人力资本存量度量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二种:一种是从人力资本的产出角度度量;另一种是从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角度度量。
从人力资本的产出角度度量人力资本最常用的方法是劳动者报酬法,即用劳动者的平均劳动所得来衡量劳动者身上所蕴涵的人力资本存量发表论文。
从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角度度量人力资本的常用方法有学历指数法、教育经费法、受教育年限法。(1)学历指数法[2]是指对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赋予不同的学历指数,将学历指数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求和。(2)教育经费法是通过核算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成本来度量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成本可分为公共支出和个人支出。(3)受教育年限法是将劳动力按照学历分类,再按照不同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对其加权求和,是从投入角度度量人力资本的一种主要方法。
总之,目前还没有一种人力资本度量方法是最为合理,最具代表性的,各种人力资本度量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通过比较,本文认为采用受教育年限法比其他方法度量东西部人力资本存量更接近实际,尤其在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受教育年限法优于其他方法。因此,本文采用受教育年限法度量东西部人力资本存量。
为了度量不同劳动力所具有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最一般的方法是将劳动力分类,然后按照不同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特质对其进行加权求和,即得到人力资本存量协整,计算公式为:
(4)
其中, 指学历层次, 指第 年, 为第 期人力资本存量; 为第 期第 学历层次的劳动力数量; 为第 学历层次的受教育年限(学制)。 =1、2、3、4、5,分别为大学专科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层次。
为了便于计算,本文假设同级教育中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和自学考试取得的学历是同质的,其数量具有可加性。各层次教育年限界定如下:
文盲半文盲教育年限设为2年,主要考虑到文盲半文盲中有很大部分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只是未达到小学毕业,并且还有部分人参加过脱盲教育。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