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企业文化论文

培育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文化的策略_企业文化论文

时间:2012-02-13  作者:秩名
  3.整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声誉风险管理的制度文化。

风险管理最基本、最稳定的是制度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抓住制度文化建设这一层面,整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在内控和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框架,规范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的制度文化,并通过制度的运行来发扬和发展风险管理理念。(1)建立全流程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树立“严格、严谨、严密”的合规意识。第一,针对声誉风险的预警、分析、报告、控制、处置、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特点和各项操作程序的执行状况,建立一套完整的对各个业务阶段的权限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还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周期性评审、梳理和修整,保证制度的持续有效。第二,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收集、传导、反馈机制,针对声誉风险制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强化沟通协调,为制度的修订收集信息,从而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5]。(2)完善“有奖有罚,奖罚分明”的员工激励机制,实现“强制”与“自制”的有效结合。第一,在激励、考核制度方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办法和业务绩效考核办法,着眼于长期的声誉风险管理效果,避免出台短期化的激励措施。为了克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短期激励措施的不足,声誉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应该具有恰当的绩效评价期限长度,并充分考虑声誉风险因素及声誉风险管理战略的执行效果[1]。第二,将管理问责机制、举报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配合,使得每位员工作为责任、权力、利益的集中点,在业务操作时既带有约束地去负责任企业文化论文,又自发采取声誉风险防范,做到约束和激励并举。

4.倡导商业银行全员声誉风险管理理念,提升声誉风险管理的精神文化。

第一,商业银行的每一个员工都可能是声誉风险的制造者,每一项业务都可能是引发声誉风险的导火索,可以说,商业银行处处存在声誉风险。因此,全体员工要树立声誉风险在银行业务经营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危机理念,怀有忧患意识,增强声誉危机的防范自觉。第二,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是处处存在,时时潜藏,这就要求银行员工不仅不能惧怕声誉风险,还要树立“声誉风险可以防控”、“声誉风险也蕴含机遇”的前瞻性危机观念,从而对自发的、分散的声誉危机意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与提升,通过主动学习和深刻理解,提高认知和防范声誉风险的能力[5]。第三,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构建“逆向思维、超前防范、综合管理、分而治之”的系统性危机思想,实现从全面的角度辨识声誉风险,从联系的角度分析声誉风险,从系统的角度评估声誉风险,从专业的角度控制声誉风险,从发展的角度监控声誉风险[6]。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是一项复杂而任重道远的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管理文化与声誉风险管理措施相结合,是其实现科学的声誉风险管理的必经之路。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持之以恒,努力培育健康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并在这一文化和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提高声誉风险的识别、防范和管理能力,为银行迎接更大的挑战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应东.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和发展[J].金融与经济.2006(08):89-90.
[2]中国工商银行资产风险管理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研究与实践[J].中国城市金融 2003(09):37-39.
[3]韩煜.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探析[J].科技资讯2006(05):252-253.
[4]史元.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EB/OL].
http://www.wccep.com/html/2-1.html,2006-12-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海洋科学城”背景下的舟山水产品品牌构建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论文: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浅析_经济全球化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企业文化论文
最新企业文化论文
读者推荐的企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