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对大三学生进行职前伦理道德教育
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校教育的结果能否真正达到协调统一,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是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状况,企业文化论文范文征询企业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德育体系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定期邀请企业、行业人士为学生进行经验传授,促使学生寻找差距并不断调整自我;开设就业指导讲座,主要从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指导。
大三的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实习和就业问题,学生即将进入一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角色的转变会使学生产生不适应感,对其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在就业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职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尤其对于高职生不能真实地评价自我和行业要求而造成的“眼高手低”现象,以及面试碰壁以后出现的低落情绪等现象,要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教育,帮助他们顺利走过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企业伦理文化在高职德育建设中的渗透,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生成才;二是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生成人;三是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生就业;四是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生创业。
总之,校企合作不能局限于技术适应层面,还应深入到文化促进层面。企业伦理文化在高职德育建设中的渗透必然是高职德育的一大特色亮点,使德育建设成为提升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最为直接的途径和最为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邓耀彩 . 论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模式 . 海峡两岸高等技职教育学术研讨会’2000 .
[2] 王金波着 . 职业技术教育学导论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1989 .
[3] 潘懋元. 中国高职教育走向[J]. 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4.
[4] 秦同瞬. 建设特色专业 推进高职发展[J]. 职教论坛. 2001年10期.
[5] 荆德刚. 分析就业形势 探讨就业对策.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讲话. 2005.5.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7] 叶子飘.高职教育的区域性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2,(3).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