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企业文化论文

高职德育引入企业伦理文化的“三段式”教育模式构想

时间:2016-06-13  作者:言意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融入优秀企业伦理文化,汲取企业文化的精华,是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就必须结合高职学院特色,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教育全程同步结合、融合渗透进行一体化管理,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通过借鉴企业伦理文化中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特点,提出德育的新思路,运用型引路法,目标激励法,感情感化等方式方法,积极倡导民主、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有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德育、办学模式、产学研结合、企业伦理文化、融合渗透、“三段式”、教育模式、全程教育、职业道德、实践

一、高职德育的特性

尽管近年来高职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它在整个社会的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在做法上有失偏颇。在一部分人眼里,被看作是高校扩招下的“次高教育”,认为接受高职教育实在是上不了所谓“正规”大学的一种无奈选择。一些用人单位鄙视高职生,片面追求用人高学历,无形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给学生留下了浓厚的心理阴影。一些高职生对学校、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动力不足,进取意识薄弱,得过且过的心态普遍存在。如何帮助高职学生认清自我,树立信心,以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偏见,高职德育比一般高校具有更大的难度。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层次多、来源广,使得办学模式、学历层次、生源类型较为复杂。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短、办学条件不足、教育管理思想落后、自身特色不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心理认可。诸多因素的存在和影响,使得高职院校的德育不仅不能采用一般普通高校的德育模式,就是高职院校的德育模式也不能千篇一律,从而决定了高职德育具有较大的复杂性。

二、高职德育引入企业伦理文化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点,决定了高职德育内容除高校德育要求的共同内容之外,还应突出自身特色,如强化职业道德实践教育,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现场领悟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道德要求,引导学生自觉以社会导向、职业导向修正奋斗目标;用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在道德素质方面,突出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职业技术伦理和环境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在人文素质方面,要把专业技能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技术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在心理素质方面,应突出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增强自信心等重点内容。在科学素质方面,应突出培养高职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真理观。

高职教育与企业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高职教育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大部分要走向企业一线工作岗位,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而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员工拥有熟练的技能,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因为企业的生命力越来越需要文化的滋养,员工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在现有条件下,高职院校要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要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力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企业伦理文化则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保障。企业伦理文化的培植、塑造和强化,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来保证。高职德育通过结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色,利用校企结合的德育潜在优势,融入优秀的企业伦理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浓郁的职业教育氛围中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思想,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也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三段式教育模式构想

高职院校融入优秀企业伦理文化,汲取企业文化的精华,是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就必须结合高职学院特色,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教育全程同步结合、融合渗透进行一体化管理,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和保证体系,通过借鉴企业伦理文化中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特点,提出德育的新思路,运用型引路法,目标激励法,感情感化等方式方法,积极倡导民主、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有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析“喜不见喜”的民俗禁忌—以福建漳州礼俗为例
下一篇论文:浅议高职校企文化对接的策略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企业文化论文
最新企业文化论文
读者推荐的企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