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龙眼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鉴定及其分类研究_遗传多样性-论文网

时间:2014-07-18  作者:黄爱萍,陈秀萍,胡文舜,姜帆,郑姗
ⅱ亚类共78份种质,包括福建61份、广东8份、广西3份、贵州3份、四川2份和泰国1份,主要表现单果重和种子重都较高,果梗质地硬脆、果形近圆形、果顶浑圆、疣状突起不明显、放射纹较明显、果肉黄白色、果肉半透明、种顶面观椭圆形、种脐大。

Ⅱ类群共5份种质,包括泰国引进种质‘施冲蒲’、‘潘通’、‘依登’,福建稀优种质‘上迳焦核’和贵州地方品种‘贵州2号’。主要表现果穗较长、穗粒数多、果形近圆形、果顶钝圆、放射纹较明显或明显、果肉不透明、风味甜、种皮较光滑、种脐大小中。Ⅲ类群包括福建的珍稀种质‘白核龙眼’以及印尼的‘万隆安’2份种质。主要表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种子重极低、可食率较大、龟裂纹不明显、疣状突起不明显、果皮棕褐色、果肉半透明、不流汁、汁液少、化渣、风味浓甜。Ⅳ类群仅有1份种质,为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特晚熟(10月中旬成熟)优株‘晚丰’,突出表现为果穗重最高、穗粒数最多、果肉硬度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食率较高、果肉乳白色、汁液少、质地脆、离核易、较化渣、风味甜。Ⅴ类群共4份种质,均原产福建,包括杂交新品种‘冬宝9号’以及地方品种‘南埕1号’、‘南埕2号’、‘龙尾本’。突出表现为特大果、高可食率,其平均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皮厚度、果皮重、果肉厚度、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子侧径、种子重和可食率均为最大,果梗质地硬脆,放射纹较明显,果皮棕褐色,果肉黄白色,离核易,较化渣。

图2130份龙眼种质资源的WUPGMA聚类图

Fig2Dendrogramofthe130longangermplasmbytheweightedpair­­groupmethod(WUPGMA).Codeforprovinceorcountrieswas:Fujian(FJ),Guangdong(GD),Guangxi(GX),Guizhou(GZ),Sichuan(SC),Yunnan(YN),Thailand(TH),andIndonesia(IN).

2.3龙眼种质资源的主成份分析

主成份分析主要是从空间上展示不同材料、特别是不同分类群之间的关系,能够更直观地表现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可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实。前16个主成分表达了全部43个性状80.91%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19.45%,主要为果实纵径、单果重、果实侧径、果实横径和种子重等5个性状,其特征向量值绝对值都在0.81以上,主要反映了龙眼种质资源果实形状、大小以及种子重量等一些重要果实性状指标;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8.70%,其中果穗重、穗粒数和果实排列紧密度等3个果实性状的特征向量值绝对值较大,主要反映了龙眼种质资源果穗特征。

如图3所示,130份龙眼种质的分布情况与WPGMA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Ⅰ类群大部分种质集中分布在原点四周,种质数量最多,数量性状大小中等,描述性状类型虽繁多但是表现并不突出;Ⅱ类群多数位于原点的右上侧,主要体现了第2主成分果穗特征,其果穗重和穗粒数较高、果实排列紧密度以中等和紧密为主;Ⅲ类群位于原点的正右侧,主要体现了第1主成分果实大小特征,其果实小、种子重极低;Ⅳ类‘晚丰’单独分布于二维图原点右边最上侧,突出表现为果穗重、穗粒数最大、果实排列紧密;Ⅴ类群多数位于原点左上侧,主要体现了第1主成分果实大小特征,突出表现为果实纵径、单果重、果实侧径、果实横径和种子重等明显大于其它类。

图3130份龙眼种质资源的二维主坐标分布图

Fig3Principalcoordinatestwo-dimensionalplotof130longanaccessions.Numberofaccessionscorrespondedtothoseoffig2

3.讨论

鉴定评价是重要基因资源发掘的重要手段,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的重要依据。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收集保存了我国9个省(区、市)及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4个国家的龙眼种质资源318份,是中国唯一的、是国际上保存种质资源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级龙眼资源圃。同时在国际上率先研究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龙眼》(农业部行业标准NY/T1305-2007),并持续多年开展了种质资源系统、规范的鉴定评价,内容包括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抗病性和抗逆性等,为龙眼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多样性研究、共享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以130份龙眼种质为材料,对果实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等43个性状进行了鉴定,并分析研究龙眼的形态多样性,获得了许多重要结论。

研究发现,龙眼不同资源间果实的性状差异较大。130份参试种质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7.4%~60.5%,其中可食率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就调查的种质而言,不同原产地果实数量性状变异也较大,变异系数为10.2%~68.6%,其中泰国的可溶性固形物变异系数最低10.2%,四川的穗粒数变异系最大68.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与药剂防治试验_生活史-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黑龙江省农村景观类型和特征研究简述_新农村景观-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