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以龙眼“石硖”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良涂片法对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Ⅰ.龙眼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蕾的大小,花药的颜色有密切关系,且在同一植株、同一花序,同一花蕾, 甚至同一花药中表现不同步性。Ⅱ.龙眼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存在染色体片段、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分裂不同步、微核及多分体等一系列异常现象,统计异常现象出现的频率,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分析了龙眼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原因。论文关键词:龙眼,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
 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DimocarpusLour.)植物,原产我国南部,素有“东北人参,南方桂圆”之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国内外对龙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储运技术等方面,对于龙眼的细胞学研究较少,林国阳等曾报道龙眼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0,而关于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石硖龙眼为试材,对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全过程进行观察,旨在为龙眼遗传育种和改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材料取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龙眼种质资源圃。 1.2方法 
 *通讯作者Authorforcorrespondence.Tel:0759-2859112,E-mail:ssy7299@163.com 2010年2月上旬到3月下旬,选取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龙眼花序,于上午8:00起每隔半小时取材一次,至中午12:00结束。采集花序后立即放入卡诺氏固定液I(冰乙酸:无水乙醇=3:1)中固定4~24h,经95%、80%的乙醇各30min,最后转入70%乙醇中置冰箱冷藏室保存备用。制片时取出花序,择取同样大小的小花解剖后取出花药,水洗后混合酶液(5%纤维素酶:5%果胶酶=1:1)于28℃酶解5h,水洗3次,卡诺氏固定液I固定30min,改良涂片法制片,Giemsa染色,Sony-80i生物显微镜镜检,将各时期典型图像拍照保存。 2结果与分析 2.1花蕾大小与龙眼减数分裂的关系 龙眼花为聚伞花序圆锥形排列的混合花序,未开放的花蕾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单花小,浅黄色,花萼和花瓣各5枚,花药发达7-10枚,多为8枚,每个花药有4个花粉囊和一个药隔。减数分裂过程与花蕾直径存在一定相关性:花蕾直径约1.3mm时,花药为黄绿色,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时期;当直径超过约1.83mm,花药黄色时,减数分裂已基本结束。同时观察发现减数分裂各时期进程具有不同步性,表现在不同植株间、同一植株的不同花序、同一花序的不同花蕾、同一花蕾的不同花药,甚至同一花药内不同的花粉母细胞间。 2.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共观察前期Ⅰ~四分体时期920个细胞(见表1),减数分裂各个主要时期特征如下: 表1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的花粉母细胞数目及频率 Table1NumberandfrequencyofPMCsineachstageofmeiosis 
 
    
        
            | 减数分裂时期 Meiosis stage | 统计细胞总数 Number of cells examined | 正常细胞Normal cells | 异常细胞Abnormal   cells |  
            | 数目 Numbers | 频率 frequency | 数目 Numbers | 频率 Frequency |  
            | 前期Ⅰprophase Ⅰ | 288 | 284 | 98.61% | 4 | 1.39% |  
            | 中期Ⅰmetaphase Ⅰ | 20 | 11 | 55% | 9 | 45% |  
            | 后期Ⅰanaphase Ⅰ | 69 | 56 | 81.16% | 13 | 18.84% |  
            | 末期Ⅰtelophase Ⅰ | 111 | 99 | 89.19% | 12 | 10.81% |  
            | 前期Ⅱprophase Ⅱ | 55 | 55 | 100% | 0 | 0% |  
            | 中期Ⅱmetaphase Ⅱ | 24 | 23 | 95.83% | 1 | 4.17% |  
            | 后期Ⅱanaphase Ⅱ | 47 | 40 | 85.11% | 7 | 14.89% |  
            | 末期Ⅱtelophase Ⅱ | 11 | 7 | 63.63% | 4 | 36.36% |  
            | 四分体时期tetrad | 295 | 231 | 78% | 64 | 22% |  
            | 合计 | 920 | 806 | 88% | 114 | 12% |  观察前期Ⅰ细胞288个,减数分裂正常细胞有284个。前期Ⅰ细胞染色体减数分裂行为如下:细线期,染色体细长,呈花束状,相互紧密缠绕位于细胞一侧(图版1);偶线期,染色体为较长的细线,较细线期缩短增粗,同源染色体开始联会,位于细胞中央(图版2);粗线期染色体进一步短缩(图版3),1.39%的粗线期细胞出现两个核仁(图版4,5);双线期染色体螺旋化,缩短变粗,染色体呈现出“V”型、“X”型、“O”型等各种形状(图版6);终变期染色体更加粗短,形成15对较规则的二价体,多以棒状、点状等形式存在,并以1个或2个二价体与核仁相连,此期二价体在核内均匀分散排列,是核内染色体计数的良好时期(图版7),染色体构型为2n=15Ⅱ。 中期Ⅰ,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核仁消失(图版8),45%的细胞有落后染色体存在(图版9)。 后期Ⅰ,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二价体中的2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随机向两极移动,完成染色体数目减半(图版10)。18.84%的细胞出现染色体桥(图版11)和落后染色体(图版12)。 末期Ⅰ,2组子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后,开始解螺旋,浓缩成团,转变为染色质,核仁和核膜重新出现,形成2个子核(图版13)。10.81%的细胞有分裂不同步现象(图版14,15)及微核(图版16)。 前期Ⅱ,染色体缩短(图版17,18)。 中期Ⅱ,2组染色体分别排列在各自的赤道板上(图版19),4.2%的细胞出现落后染色体(图版20,21)。 后期Ⅱ,姊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图版22,),此期有85.11%的细胞染色体能正常分向两极,14.89%的细胞出现染色体桥(图版23,24)。 末期Ⅱ,到达两极的四组子染色体解螺旋,浓缩成团,核仁出现,核膜形成,1个母细胞分裂成4个子细胞(图版25),至此减数分裂结束,进入四分体时期。此期36.36%的细胞染色体分裂不同步(图版26)。 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到达四极,解螺旋,形成四分体。龙眼四分体结构多为四面体型(图版28),也有少部分十字型(图版27,29)。此期表现极为复杂,正常四分体仅占88%,其他为少量三分体(图版30)、五分体(图版31)、六分体(图版32)、七分体(图版33),分别占11.86%、1.4%、0.34%、0.34%,还有8.06%的四分体出现微核(图版34)和染色体融合(图版35)等异常现象。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