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不同板栗品种抗栗瘿蜂性状的评价
参考吴晖等(2004)对栗瘿蜂抗性评价的方法,进一步对各成分与抗性关系作分析,首先将数据进行无量纲转化,对表1中内含物成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数据的标准化转换
品种
Cultivars
|
内含物成分Contents
|
可溶性
蛋白
|
还原糖
|
纤维素
|
可溶性
总糖
|
淀粉
|
总酚
|
总黄酮
|
平均虫瘿
数量
|
怀黄
|
0.739
|
0.998
|
-1.430
|
0.404
|
1.316
|
0.348
|
1.486
|
0.153
|
怀九
|
0.968
|
-0.502
|
0.112
|
-1.495
|
0.241
|
0.428
|
-0.684
|
1.091
|
燕红
|
-0.681
|
-1.151
|
0.465
|
0.496
|
-0.768
|
0.706
|
-0.379
|
0.089
|
石丰
|
-1.026
|
0.655
|
0.853
|
0.595
|
-0.788
|
-1.482
|
-0.424
|
-1.333
|
Standardizedtransformation of date
table2对标准化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因子负荷量,以累积贡献率≥85 %为选取共性因子的标准。经分析得出两个共性的因子,其中第一个公共因子特征值λ=4.186,贡献率为52.322%,第二个公共因子特征值λ=2.853,贡献率为35.657,两者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7.979%。将公共因子表示为因子负荷量与变量的线性组合,其结果如下:
F1=0.559a1+0.742a2-0.945a3+0.167a4+0.915a5+0.150a6+0.959a7+0.109a8
F2=0.779a1-0.528a2-0.291a3-0.815a4+0.388a5+0.824a6-0.110a7+0.993a8
式中抗性,a1~a8依次代表可溶性蛋白、还原糖、纤维素、可溶性总糖、淀粉、总酚、总黄酮和平均虫瘿数量。
在第一个公共因子的方程中,a2、a3、a5、a7的因子负荷量绝对值最大,是影响F1的最重要的因子。也就是说还原糖、纤维素、淀粉和总黄酮含量对于F1的影响最为明显,可认为此因子与糖类的转化相关联。而第二个公共因子方程中,a1、a4、a6、a8因子负荷量的绝对值最大,对F2影响最显著,也就是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总酚和平均虫瘿数量是影响F2最重要的因子,可认为此因子为栗瘿蜂对板栗品种适应性的因子,F2越大,栗瘿蜂对此品种越适应,品种抗性越弱。把各个变量的标准化值分别代入两个公共因子方程,其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综合指标和抗性指标
品种
Cultivars
|
第一公共因子
First factor
F1
|
第二公共因子
Second factor
F2
|
综合指标
Integrated index
F
|
抗性指标
resistance index
R
|
|
|
怀黄
|
5.300
|
2.510
|
3.085
|
-3.085
|
|
怀九
|
-0.401
|
3.079
|
1.128
|
-1.128
|
|
燕红
|
-2.569
|
-0.453
|
-1.347
|
1.347
|
|
石丰
|
-2.330
|
-5.136
|
-2.866
|
2.866
|
|
Integratedindex and resistance index
table3应用因子分析的结果,可将多个原始指标合并为一个综合指标:

式中,Fi代表各个公共因子,Pi代表第i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本分析中P1=0.5232,P2=0.3566,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各品种的综合指标F,结果如表3所示。为更直观地评价各个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我们定义R=-F为各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指标怎么写论文。由相关的计算可得,抗性指标R的公式为:
R=-0.570a1-0.200a2+0.598a3+0.203a4-0.617a5-0.372a6-0.462a7-0.411a8
由抗性指标的方程可知,只有a3和a4的系数为正值,其余系数均为负值,即可认为纤维素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品种抗性成正相关,而其他因子与抗性成负相关,尤其以可溶性蛋白、淀粉、总黄酮和平均单株虫瘿数量间负相关程度最大。将各个内含物因子标准化后的值代入方程,计算抗性指标。各品种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吴晖等(2004)分析R值时认为,当R>0时,说明锥栗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大于平均抗性,是抗虫品种;R<0时,说明锥栗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小于平均抗性,是感虫品种;R值趋近于0时,说明锥栗品种对栗瘿蜂的抗性接近与锥栗对栗瘿蜂的平均抗性。表3中数据显示,R石丰>R燕红>0>R怀九>R怀黄。由以上标准我们可以分析出本实验所选定的4个品种,其对栗瘿蜂抗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石丰>燕红>怀九>怀黄。其中怀九和怀黄抗性指标均为负数,表示两个品种与平均抗性相比,属于感虫品种,而石丰与燕红与此相反,属于抗虫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通过调查不同板栗品种平均单株虫瘿数量并以此作为抗性评价指标,比较不同板栗品种间抗栗瘿蜂性状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板栗品种对栗瘿蜂抗性大小顺序为:石丰>燕红>怀黄>怀九。
2、通过测定不同板栗品种芽内含物含量抗性,并与平均单株虫瘿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平均单株虫瘿数量与可溶性蛋白、淀粉、总酚及芽含水量呈现正相关,而与呈现负相关,而与总黄酮含量几乎无相关关系。进一步由相关系数分析,可溶性总糖可作为栗瘿蜂抗性正相关指标,而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则可作为负相关指标。
3、通过对不同板栗品种平均单株虫瘿数量指标及芽内含物各成分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抗性指标方程R,通过进一步计算各品种的R值对不同板栗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大小依次为:石丰>燕红>怀九>怀黄。同时指出石丰和燕红为抗虫品种,而怀九和怀黄为感虫品种。
3.2 讨论
1、以单一指标――平均单株虫瘿数量作为评测不同板栗品种抗栗瘿蜂性状所得出的结果与利用因子分析得出抗性指标R然后进行抗性评测的结果相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4个品种中石丰和燕红为抗虫品种,而怀九和怀黄为感虫品种这一特点。通过比较两种方法,因子分析结果较单一指标评测法显然在考虑的因素上更为全面,所作出的分析更为科学和准确,更能详实确切的反映实际的情况,所得出的抗性指标R方程可以推广到其他品种上,用以评测不同品种抗性。
2、从抗性指数方程R各指标系数及芽内含物成分与平均单株虫瘿数量相关系数可知,两种不同的评测方法均表现出纤维素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均与抗栗瘿蜂性状间呈现正相关性,可溶性蛋白、淀粉、总酚含量与抗性间呈现负相关性,由此可知这些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板栗对栗瘿蜂抗性上,可用于指导其他板栗品种的抗性评测。
参考文献
[1]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2]黄铃荣.栗瘿蜂危害下不同板栗品种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J].江苏林业科技,2007,34(4):18-20.
[3]李奕震,郑柱龙,谢治芳,.板栗芽内化学物质与抗栗瘿蜂的关系[J]. 华东昆虫学报, 2006, 15(1): 13~16.
[4]王绍卿,童本群,时兴春.栗树枝条中酚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栗瘿蜂性状的关系[J]. 辽宁林业科技, 1997,(2): 49~51.
[5]吴晖,陈顺立,黄金聪.锥栗品种抗栗瘿蜂性状的评[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4, 24(4):344~348.
[6]吴晖,陈顺立,黄金聪等.抗栗瘿蜂优良锥栗品种的初步选择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 2002, 11(2):53~56.
[7]吴兴德.栗瘿蜂危害下锥栗叶片中单宁含量的变化[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5,25(4): 365~367.
[8]杨勇,陈顺立,吴晖等.栗瘿蜂危害下锥栗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变化[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5, 25(2): 125~127.
[9]张潮巨.拉缘蝽为害对卵叶小蜡内含物含量的影响[J]. 福建林业科技, 2006, 33(3):60~6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