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产阶层的作用也也来越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扩大中等阶层的收入。这也暗示了我国要培育和扩大中间阶层的倾向。其选择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当前我国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经营粗放,占用劳动力较多;第二产业发展滞后;而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强第一产业的现代化,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贯彻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集约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深化产业结构改革是培育扩大中间阶层的重要途径。
第二,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扩大中等阶层的收入比重。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调高至2500元,利用个人所得税调整收入差距。完善分配体制改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参加分配的原则,以扩大中间阶层的比重。
第三,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城乡的户籍制度是长期以来阻碍城乡流动,阻碍城市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废除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是改变城乡差距的主要途径。同时,加快农村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我国中间阶层比重的重要措施。
第四,其次在职业上应造就我国的中等职业群体。在中国的职业群体中,目前,中间或中等职业群体不明显。目前,在我国对知识分子的定位常常出现巨大的矛盾,有时我们视它为上层,有时按收入它又处于下层。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指“白领阶层”,是中等职业群体,也是我们所公认的中间阶层。完善对其他职业如小型工商业,私营企业主,以及独立经营者的保护和扶持,加大公众认同也是扩大中间阶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五,大力发展教育,实施教育兴国。在传统的两极社会中,只有极少数的人受过高等教育,多数人都没受过正规高等教育。而在现代的发达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受过大学教育,这样,一个中间阶层就形成了。“大学是造就中间阶层的机器”,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使人们接受社会主导规范或中间阶层的规范。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也是扩大我国中间阶层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造就中国庞大的中等收人阶层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也是改革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因此,扩大我国的中间阶层的比重必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争取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 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6-1,I S B N : 978-7-538-26737-2
2 李强 “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与现状”《社会》2005年第1期
3 李培林《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4,I S B N: 7-80190-236-X / D663
4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11月
5 郑杭生《社会公平与社会分层》[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6 美]埃里克欧林赖特:《阶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第87 页
7 段忠桥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1,I S B N :978-7-300-05776-7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