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施工项目的各项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质量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决定着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
关键词:施工,管理,质量
1.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施工项目的各项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质量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决定着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施工管理是工程项目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涉及到生产计划、安全、质量、成本以及文明施工等专业管理,它的基本任务是为工程项目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并对工程项目进行目标的组织和控制。指导和监督项目搞好施工管理,为项目工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好技术,资源供应及生活等服务工作,使现场施工管理有效地运行,形成以现场施工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和多种保证体系,及时解决施工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
2.招投标管理
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可以择优选择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招标的特点是公开、公平和公正,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激烈的竞争,可以选择到真正符合要求的供货和承包商,还由于招投标活动的透明性,能有效地防止腐败行为和黑幕交易的发生,使工程项目的质量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可靠保证。招投标管理工作实际是目标分解的过程,也是合同管理环节前的必要的一种手段和准备工作。招投标管理工作认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和工程造价等指标的实现。
3.合同管理
通过与承包人或供应商签订合同的形式,将工程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分解后,由承包人或供应商严格按合同要求的有关条款为工程项目的部分任务和目标服务,合同的有关条款就是一种控制和约束手段,同时也是体现合同双方利益的依据。施工合同管理中常见问题是:建筑企业施工合同管理与投标管理脱节,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它是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招投标中‘经济标’、‘技术标’编制及管理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管理分属公司内不同职能部门及工程项目组。一旦投标中标,施工合同与甲方签订后,此‘合同’只是以文件形式转给项目经理部,技术交底往往流于形式,最终使得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脱节。加强承、发包商双方对合同的法律认识。依法运用施工合同监督、评审等管理手段在施工进程中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进度、质量、造价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根本上避免可能引起的合同矛盾纠纷,加强中标承包合同的价格管理。根据监理工程师随工程进度提出的质量、进度报告,造价工程师依据单项清单报价进行合同进度经济指标的控制与审核,由业主确认后,施工单位获得工程进度款。因此保证了施工合同中质量、进度、投资的动态控制,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了建设工程从工程招投标管理到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与监控,从源头上控制了工程实体形成过程投资的合同过程管理。
4.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4.1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图纸会审,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保障工程顺利开工,提供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优化配置方案,并组织分阶段进场。
4.2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4.3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5.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实施,形成过程实体。过程管理是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对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进行的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头绪纷杂,干扰因素多,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各方面管理至关重要。
5.1技术管理: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负责现场的技术及质量管理,并根据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和施工现场情况,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制定实际可行的技术保证措施。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制定施工目标,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平衡,严格协调控制,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5.2施工管理:做为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具有高质量的技能,还耍具备科学的管理能力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制。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再次是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措施。论文格式。
5.3材料管理:①建立加强材料管理和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减少材料浪费。②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要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予以标识并清验造册登记。③加强材料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根据现场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经见证取样合格后才使用,对不合格材料坚决杜绝使用。④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⑤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
5.4人员管理:基层施工技术员在施工阶段的组织管理中应充份调动发挥班组人员的积极性,根据不同的施工流水段合理安排调配劳动力。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和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到出必行。服从现场的工予安排,关键部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凡属关键部位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必须强调其应有相应的技术操作水平。论文格式。
5.5资料管理: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认别,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个竣工资历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一一注意收集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将经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5.6成品保护管理:成品保护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某些部位已完成,而其他部位还正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部位或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工程质量。因此,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和拖延工期;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损伤难以恢复原状,而成为永久性的缺陷,任何一小点的破坏都会从整体上破坏美感,影响工程验收。加强成品保护,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加强灌输成品保护的意识,提高工人的成品保护认识。论文格式。其次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5.7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名誉和施工管理工作的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加强安全培训教育。要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班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和班前检查并做好记录。对临时用电和临边洞口等关键部位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工作中巡视检查,纠正违反安全规定的现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设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文明施工是整个管理工作中的一环,是对项目部管理的综合素质高低的表现。施工现场的生活区和工作区要分开,材料堆放整齐,道路通畅,标语牌位置要醒目,污水排放要有排水系统。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保持施工现场的整齐、清洁,有条件的要做好场地硬化和绿化工作。
5.8组织工程交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妥善完成交工验收和回访保修工作。
总而言之,施工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必须事无巨测,随时做好防备工作,方方面面均需有所准备,同心协力,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