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全性指标
由于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很小,实行负债经营,在经营中商业银行会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同时,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其风险造成的损失大,涉及面更广。因此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就要求银行要避免经营风险,
 保证资金的安全。用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以及不良资产率来反应银行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以及银行贷款质量。由图3-5可见,三个指标都在逐年下降,但都在监管标准内,其中交通银行三年内资本充足率下降幅度较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原因是加权风险资产增幅高于扣除后总资本增幅,由于表内资产的增长和大量的表外业务的开展,增大了银行资产风险,使得风险资产增大。其中建行在2009年在全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次级债券也增加了资产的风险。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各大银行进一步推进自身信贷结构调整,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行排查,主动防范风险,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置,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
(三)赢利性指标
近年来,各项贷款一直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资金运用)中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图6为中国工商银行2003-2009年以来贷款总额情况,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工商银行在有效控制风险基础上,逐年增加放款总额,加大对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的贷款投放规模,2009年贷款总额为57286亿元,较08年增长25.3%。
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逐步加大债券投资、中间业务等无业务的发展力度,佣金、手续费净收入在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但从表2可以看出,各商业银行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利息净收入占其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均达到70%以上。利息业务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对市场利率的敏感度,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的变动会对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带来影响。

表2:2007-2009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情况
|
|
年份
|
营业收入
|
净收入
|
手续费净收入
|
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
|
手续费比率
|
中国工商银行
|
2007
|
2555.56
|
2244.65
|
384
|
87.83
|
15.03
|
2008
|
3094.54
|
2630.37
|
440
|
85.00
|
14.22
|
2009
|
3097.58
|
2283.41
|
551
|
73.72
|
17.79
|
中国银行
|
2007
|
1941.95
|
1527.45
|
355.35
|
78.66
|
18.30
|
2008
|
2282.88
|
1629.36
|
399.47
|
71.37
|
17.50
|
2009
|
2321.98
|
1588.81
|
460.13
|
68.42
|
19.82
|
中国建设银行
|
2007
|
2194.59
|
1927.75
|
313.13
|
87.84
|
14.27
|
2008
|
2675.07
|
2249.2
|
384.46
|
84.08
|
14.37
|
2009
|
2671.84
|
2118.85
|
480.59
|
79.30
|
17.99
|
交通银行
|
2007
|
623.22
|
537.42
|
71.88
|
86.23
|
11.53
|
2008
|
766.6
|
656.36
|
88.37
|
85.62
|
11.53
|
2009
|
809.37
|
665.64
|
113.99
|
82.24
|
14.08
|
资料来源:四大商业银行2007-2009年年报
五、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管理方法上,我国各商业银行己经建立一套以比例控制为主的管理,该方法增强了银行资本金意识,保证银行的流动性,防止过度短借长用;在资产业务开展上,逐步加大证券投资业务,投资国债的资金增加;贷款结构方面,开始增加对个人的消费性贷款等。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近年来在提升,但仍然与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单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很多,包括资金流动性管理方法、利率敏感性管理方法、缺口管理方法、持续期缺口分析等。而我国在资产负债管理上还侧重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管理手段落后,真正实施、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持续期以及风险模型管理方法的商业银行很少,缺乏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尤其在我国利息收入占主要营业收入比例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利率风险。
二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比较单一,并且资产和负债在规模和期限上缺乏匹配。在我国,存款总额占银行负债的比重很大,而且各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其他资金借款的比较少。在资金运用上,虽然中间业务在扩大,但贷款比重过大,且我国由于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缺少利率风险管理的衍生产品的购买,形成了我国商业银行被动负债比例较大,主动借款比例较小。资产结构的单一降低了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负债结构的单一性提高的成本,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三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淡薄。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不够。大部分商业银行缺乏专业、完整的基础业务数据系统,不能实时地进行市场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
六、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避免利率风险
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在兼顾“三性”的前提下,通过资产负债在数量、时间、区域、品种、对象上的合理配置,实现银行收益的最大化。适当增加一般存贷款以外的资产负债,如提高债券、投资、外币资产等非贷款资产业务的比重,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积极开展主动型负债,如进行同业拆借、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贷款、向国际货币市场借入资金、争取发行金融债券等等。整合表内表外业务,创新中间业务,提高非利差的收费业务,降低对利息收入资产的依赖。
(二)组成资产负债管理精英团队。
积极引进现金经验和技术,专门负责资产负债的匹配、风险评估和管理运作,通过专业化人员的管理,完善预警、预报和分析系统,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三)引进学习西方成熟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引进学习缺口管理模型,运用缺口管理协调利率敏感性和非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组合,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建立以利率为主要变量的资产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忠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 熊继洲,楼铭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萧松华,朱芳.货币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