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新增信贷、M1和M2之间变化图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过去几年外汇流入导致流动性充裕,尽管央行采取措施打压贷款也未能抑制流动性。近期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否认“2009年新增外汇储备中有高达千亿热钱流入”的说法,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确认为有1.75万亿热钱。新华社分析师虽然不能够准确给出量化的热钱,但是2009年12月单月新增外汇占款达2910亿元,创2009年内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09年9月份最高的4068亿元。而且进入2010年,1月贸易顺差141.6亿美元,2月217.6亿美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两会期间周小川行长的讲话也被外界理解为人民币即将升值的信号,因此今后热钱的风险不容小视。
图2:近年热钱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注:热钱简单的计算公式为热钱=外汇储备-贸易顺差-FDI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3、地方债风险成为国内主要金融风险因素。2009年,许多地方政府建立了大量的投融资平台,其贷款超过了5万亿元,而当年全部新增贷款不过9.6万亿元。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困难,许多项目就难免半途而废。我们从监管层了解到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在有统计数字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只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山西、河南、贵州、宁夏的平台贷款债务率(平台债务合计/本省GDP)低于60%,有10个省市甚至超过了100%。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过度举债已接近极限,债务率已高达150%以上,个别县市债务率已经超过400%。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急速膨胀,虽然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但在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巨额债务的压力下,中央和地方分歧十分明显。在外界看来,有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对防范地方投融资平台潜在财政风险的表态下,剩下的事情就应该水到渠成。但问题是,地方政府不希望当地的投融资平台受到强力的“干涉”。据三大行日前公布的年报获悉,在2009年,工行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为7200亿元,中行为4243亿元,建行为6463亿元。调研中很多地方政府和金融人士表示,现在个别地方融资平台上马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县、市一级都建立了一个或多个地方融资平台。如果不及时进行约束,这些风险很可能会在未来两三年内大规模爆发。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会议指出,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放贷管理。看来地方债的问题已经逐步暴露,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防范和化解中国潜在金融风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由于在现代经济中金融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很强,金融素有国民经济的“血脉”之称,所以血脉一旦出现重大病情,实体经济就会遭受重创。没有了实体经济作为依托和基础,虚拟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为了避免潜在金融风险爆发,首先应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我们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金融体系建设。中国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不论是在资金、规模,还有金融创新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虽然,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位居世界500强之列,但是在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率方面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证券和保险机构与外资机构相比差距更大。因此,第一,我们要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体制,形成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竞争能力。第二,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革中国现代金融教育体制,下大力气加强现代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培养。第三,逐步组建几个实力雄厚、经营多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金融机构。
3、把握开放步调,实现稳中求进。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对外开放过早过急,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尤其要注意防范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资本市场的放开尤其要谨慎,因为对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限制,往往是国内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国家抵御国际投机资本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市场一旦放开,再要完全管住资本项目是相当困难的。
4、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实现预防为主。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