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FDI对就业的影响——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_论文网

时间:2012-03-04  作者:秩名
  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

从该回归结果看: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可决系数为0.9028,各变量系数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联合影响十分显著,通过怀特及LM检验发现方程不存在异方差及自相关。

3、模型结果分析

从方程(2)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1)上一年度的国内产出与就业量正向相关。当国内产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时,就业量将增加0.9346%,这与经济理论及许多既有研究成果相符。当国内产量增加时,必将对就业量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2)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与就业量负向相关。当平均工资增加1%时会使就业量下降1.098%,这说明随着工资的提高,就业量会相应减少,这种结果的出现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较大有关系,工资的上升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雇佣,因此体现为就业量的下降。

(3)外商对浙江的直接投资对就业量的影响为正向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1992-2008年这段时间,当FDI每增加1%时,带动就业量相应增加0.4748%,虽然从系数上看FDI对就业的影响不如前两个解释变量对就业的影响,不过FDI可以通过对GDP和工资的影响,从而间接地对就业产生影响,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得到证实。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就业与各变量的先后次序,在上述协整检验基础上对各变量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3 各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滞后阶数为2)

 

原假设

F

统计量

概率

原假设

F统计量

概率

LNGDP不是LNL的原因

9.34

0.005

LNL不是LNGDP的原因

0.38

0.693

LNFDI不是LNL的原因

5.57

0.024

LNL不是LNFDI的原因

1.37

0.298

LNW不是LNL的原因

9.14

0.006

LNL不是LNW的原因

2.41

0.140

LNFDI不是LNGDP的原因

9.93

0.004

LNGDP不是LNFDI的原因

1.62

0.246

LNW不是LNGDP的原因﹡﹡﹡

3.77

0.060

LNGDP不是LNW的原因

0.05

0.947

LNW不是LNFDI的原因﹡﹡

4.69

0.037

LNFDI不是LNW的原因

5.31

0.027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根据表3格兰杰检验结果,我们发现:国内生产总值、FDI及工资均是浙江省就业量的格兰杰原因,反过来就业量不是国内生产总值、FDI及平均工资的格兰杰原因,三者与就业量间的因果关系是单向的,此外,FDI也为国内生产总值及工资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了FDI还可以间接地通过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工资的影响对就业产生作用,FDI对就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为FDI的就业弹性系数上。

三、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分析

虽然从理论上讲FDI对东道国或地区的就业存在着吸收效应和挤出效应双重影响,有些学者经过分析得出FDI对中国就业的挤出效应更加明显一些,但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证实,在1992-2008年期间,FDI对浙江省就业影响的吸收效应大于挤出效应,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浙江省规模的快速扩大,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FDI还可以通过对经济增长及工资的影响间接影响就业。这可从流入浙江的FDI特征并结合FDI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中得到解释:

1、从FDI的投资方式看:创造直接就业机会

FDI进入一国或地区的方式有并购投资及绿地投资两种,而后者是FDI进入浙江省的主要方式,绿地投资又称新建投资,这种投资方式需要新建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在筑造厂房的过程便可以提供短期就业岗位论文网,而公司建成投产又会雇佣大量的当地员工,该投资方式创造就业岗位的效应十分显著。

2、从FDI的来源及其投资结构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更多劳动力就业

近些年来进入浙江省投资来源国家或地区中,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一直居于前列,尤其是中国香港地区连续多年名列浙江FDI投资来源地的第一位,占同期浙江吸引FDI总量的四成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而有关研究结果也显示出,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FDI多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对就业的带动程度高于来源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FDI。[②]

3、从FDI的产业结构看:主要是二、三产业吸纳就业

近些年来,FDI投资浙江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模式,即FDI投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实际利用FDI金额所占比例不到1%,FDI流入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的行业中,纺织业和机械业占据相当大的比重,FDI投资于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近几年在逐年增加,即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当浙江省总体及许多行业利用外资金额出现了明显下降态势时,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仍保持良好势头,2008年、2009年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均比上年增长2.4%与34.2%,和全省普遍下降趋势截然相反。而外资在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投资增长明显,如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文教卫等,这和第二产业中的许多行业一样,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外资对这些行业的注入为浙江省就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4、从FDI对就业影响的间接渠道看

除了上述渠道外,FDI也可以通过一些间接渠道对就业产生影响,这主要体现在:

(1)技术外溢效应。浙江企业通过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模仿和应用FDI广泛采用的标准化技术,促进了浙江企业的发展。虽然短期内可能由于技术提高而替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但长期看,技术的进步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使浙江省经济平稳、迅速发展,从而对就业产生正面效应;FDI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一些新的产业或行业,从而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2)关联效应。FDI还可通过产业的后向与前向的关联效应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产业关联度越高,对国内经济的推动和拉动作用会愈明显,据《世界投资报告》的估计,每一个直接就业机会会带动1-2个关联就业,因此,其就业总量要比直接就业数量多[9]。尤其是出口导向型外商直接投资更有利于提高国内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促进了就业的增长。浙江的FDI企业多从事外贸行业,FDI企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2年的10.59%持续上升,即使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近两年来有所下降,到2008年这一比重仍达到了35.62%,其对经济外贸及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较大,除个别年份外,FDI企业对浙江省出口量的贡献度和拉动度呈上升趋势,根据浙江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计算,除2007年和2008年外,从1999年起,FDI企业对浙江出口的贡献度稳定在30%以上,拉动度也保持在10%以上论文网,作为浙江省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FDI在促进浙江外贸及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了就业的增加。

(3)竞争效应。对于处在一个经济转轨的地区,FDI的引进带来了竞争效应,这有助于完善浙江的市场竞争机制,推动要素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浙江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对浙江劳动力就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正向效应。

(二)政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FDI在增加浙江省就业方面确实起到了明显且稳定的效果,坚持引资的力度,充分发挥外资对浙江省就业的带动作用是当前的重要政策选择。

第一,应继续坚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重的引资策略,有效发挥外资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浙江招商引资的政策逐渐倾向于提高外商投资的技术水平,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低附加值加工类企业不再被列入鼓励企业,政府更加青睐高科技与新兴产业资本,外商在社会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资本技术相对密集型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多,这对于优化浙江的产业结构,提高相关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势必也会提高外资的资本有机构成,随着外资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导致单位资本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在下降,显然将会弱化外资直接创造就业的能力,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就业。在目前就业压力巨大的现状下,浙江应坚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外资并重的引资策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第二,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合理引导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扩大就业,主要潜力在第三产业。目前进入浙江的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FDI比重较低,其发展空间巨大。浙江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重点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浙江第三产业,充分发掘FDI对浙江第三产业就业的贡献,将是解决浙江经济结构升级过程中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重要途径。

第三,应扩大第一产业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农业外资结构,以促进浙江农村劳动力就业。浙江第一产业目前利用外资规模水平较低限制了FDI对浙江农业就业的影响。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追求稳定快速的投资收益,而第一产业的投资项目往往是期限长、回收慢,收益率较低,因此投入浙江第一产业的FDI数额相对很小,对第一产业就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浙江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条件低下、劳动生产率很低,农村有大量劳动力过剩,目前外商直接投资对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作用有限。因此,要想提高浙江第一产业FDI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首先应改变第一产业利用外资观念,进一步扩大浙江第一产业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进入浙江市场空白领域,开发出更大的消费市场。在浙江第一产业,一方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彻底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第一产业结构论文网,推进农业、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搞好农产品的深加工、保鲜、储存及供应,吸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应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浙江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往往带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其自身对劳动者素质要求就比较高,而通过技术外溢使得与之相关的很多内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也不同程度地上升,而浙江的实际情况是人口基数较大,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劳动力素质不高,外资企业必然要增加对劳动力进行培训的成本从而增加外资企业的进入成本,这必然会限制外资的整体规模,因此限制了外资对浙江就业数量的拉动作用。进入浙江的外资,多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直接且主要的动机是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以获取竞争优势,若浙江劳动力资源的优势逐渐减弱,劳动力素质未得到很大程度提升,则很多外资将会流出,其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减弱。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继续加大教育投入,采取职业教育、企业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劳动者素质。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FDI对就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虽然历史数据显示,总体上FDI通过在浙江的投资及其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岗位,但也不可否认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浙江的内资企业产生了市场挤出效应,使得某些行业的部分国内企业破产倒闭,导致工人失业;加上一些外资企业在维护劳工权益,改善工作条件,环保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外资进行规范引导,限制外资进入市场已经饱和或与内资企业存在明显竞争关系的行业,同时应鼓励内资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壮大,以减少FDI企业对同行业内资企业的就业挤出效应。


参考文献:
[1]王传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5-126.
[2]Xiaolan Fu,V.N.Balasubramanyam.Exports,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The Case Of China[J].The WorldEconomy,Vol.28,No.4(2007):607-625.
[3]周述琴.论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8-103.
[4]刘金钵,任荣明.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J].经济经纬,2004,(5):36-37.
[5]蔡昉,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一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J].江海学刊,2004,(1):1-10.
[6]黄为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经济评论,2000,(6):49-50.
[7]薛敬孝,韩燕.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南开学报,2006,(2):125-133.
[8]祖强,张丁榕.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就业效应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1):39-44.
[9]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1992世界投资报告[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163.
[10]浙江省人民政府.200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zhejiang.gov.cn,2010.3.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能力长期影响的实证分析_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FDI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工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_小论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