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随着FDI进入国民经济的大部分领域。就业人数的增多。且FDI对经济增长也可能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FDI,浙江,就业,影响
一、引言
关于发展中国家引进FDI与其就业关系的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持肯定态度,认为FDI的流入促进了就业的增长,1966年钱纳里和斯特劳斯的“两缺口”模型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储蓄、外汇不足的情况下,引进外资是弥补储蓄,增加投资,扩大就业的良策。
而英国经济学家格里芬认为,外资的流入可能会降低国内储蓄,对国内投资起排挤作用,减少就业;依附论学派认为,大量的外资渗入,动态地、长期来看,不仅没有增加当地外汇和储蓄,反而会减少,同时使得发展中的东道国对外依附关系加强,同时也会使得发展中国家对奢侈品消费增加,外债增加,引起失业[1]。
随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Xiaolan Fu与V.N.Balasubramanyam实证分析FDI与城镇企业和乡村企业就业的关系,并将其与国有部门进行了比较,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多集中在出口部门,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对缓解中国就业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2];国内学者周述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有显著拉动作用,每增加一亿美元的FDI论文网,可以带动约2450人就业[3]。此外,刘金钵、任荣明[4]、蔡昉、王德文[5]等也从不同角度验证了FDI对我国就业的促进作用;而黄为民通过研究发现FDI对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有抑制作用,对第三产业则有促进作用。总体来看,FDI倾向于减少国内就业[6]。薛敬孝、韩燕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服务业外资的就业弹性显著为负,即服务业外资的增加抑制我国就业[7]。对此持相同观点还有祖强,张丁榕等[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积极的开放政策吸引了许多FDI。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5773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23.2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9.53亿美元。FDI已经成为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浙江的就业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在既有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来实证分析FDI对浙江省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及模型的建立
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的数量取决于市场对其的供求。而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相对较小,劳动力的需求主要受到总产量、资本[①]、前期就业量及工资的影响,另外还会受到重大经济事件、宏观政策的影响。为了研究FDI对浙江省就业量的影响,我们特选取以下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1、L(单位:万人)为扣除第一产业后的二三产业的就业量总和,这是由于FDI主要流入浙江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所占比例不到1%,即使外资注入时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会对第一产业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效果难以估量,故将其忽略。
2、FDI(单位:亿元)数据采用浙江历年来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并根据人民币与美元的年均价折算为亿元单位。
3、GDP(-1)(单位:亿元)为上一年的国内产量,这对就业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4、W(-1)(单位:元)代表上一年浙江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我们以L就业量为因变量,GDP(-1)、FDI、W(-1)为自变量,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建立模型如下:
………………(1)
其中,、 、 为系数, 为常数项, 为扰动项。
(二)样本数据选取及平稳性检验
1、样本数据选取及来源
浙江省自1980年开始利用外资以来,经历过尝试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19991年)、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6年)、回落调整阶段(1997-2000年)及高速扩张阶段(2001-2007年),现在又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流入额有所下降,2009年浙江省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比上年减少120个,合同外资及实际到位外资均比上年分别下降10.1%和1.3%,浙江省利用外资又进入一个调整期。在尝试起步阶段,浙江经济基本上是一种“内源性”发展模式,外资规模很小,对经济影响力有限。而自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浙江省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激起了外商到浙江的投资热情,大批外资进入浙江,掀起了第一轮高潮,因此,样本选取1992-2008年的数据研究FDI对浙江就业的影响比较有代表意义。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2009),在进行FDI数据处理时汇率的年均价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
2、平稳性检验
序列的平稳性是回归分析的重要假设前提,由于经济领域中经常会遇到非平稳时间序列,检验结果容易出现“伪回归”问题,因此首先对各经济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才能使模型估计结果具有说服力。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根据模型(1)所选的各变量对数序列及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以确定各变量的单整阶数,检验结果整理如表1。
表1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
|
检验形式(C,T,K,D)
|
ADF值
|
1%临界值
|
5%临界值
|
10%临界值
|
结论
|
LNL
|
(C,T,1,1)
|
-3.4332
|
-4.8001
|
-3.7912
|
-3.3423
|
平稳
|
LNGDP
|
(C,T,3,1)
|
-3.8835
|
-4.9923
|
-3.8753
|
-3.3883
|
平稳
|
LNFDI
|
(C,T,0,1)
|
-4.4591
|
-4.7284
|
-3.7597
|
-3.3250
|
平稳
|
LNW
|
(0,0,0,1)
|
-1.8107
|
-2.7283
|
-1.9663
|
-1.6050
|
平稳
|
注:(1)C、T、K分别表示常数项、趋势项及滞后阶数论文网,0表示不存在相应项;(2)滞后阶数的选择以AIC与SC值最小为准;(3)D指的是变量的差分阶数。
从表1中可以看到,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均通过了平稳性水平检验,为一阶单整序列。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平稳,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三)协整检验及模型估计
1、协整检验
协整是对非平稳经济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的统计描述,下面采用Johansan方法对变量间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具体结果整理如表2。
表2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迹检验时四个原假设均被拒绝,而最大特征根检验也显示有两个协整向量,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就业量、FDI、国内生产总值及平均工资四者间存在着协整关系。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
原假设
|
特征值
|
迹统计量
|
最大特征值
|
无
|
0.98
|
128.02(0.0000)
|
60.18(0.0000)
|
至少一个
|
0.92
|
67.83(0.0000)
|
37.05(0.0011)
|
至少两个
|
0.69
|
30.79(0.0113)
|
17.68(0.0870)
|
至少三个
|
0.58
|
13.11(0.0398)
|
13.11(0.0398)
|
注:括号内数字为5%显著性水平下的P值。
2、模型估计
由于四个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因此利用EVIEWS5.0软件对模型(1)进行协整回归,得到:
……(2)
(2.8034) (4.0001) (-2.7866) (7.1836)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