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效应主要表现在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也会带来的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效应都会迫使本地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投资量增加,竞争力提升。例如,其可以优化本地企业运作模式,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治理效率。从内部治理角度看,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在为现有企业体系引入私有化成分的同时,也引入了先进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现代管理理念及手段,增强了企业体系的内在活力。战略投资者作为责任明确的委托人,为了保障自己投资的回报率,会比国有产权有更强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还能够部分地解决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提高原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从外部治理角度看,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对目标市场的重组与兼并对管理者施加压力,增强对管理层的监督,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管理者努力提高工作业绩,避免遭受失业的威胁以及在经理市场上遭受声誉的损失,进而实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标。再如,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其所具有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灵活的运营机制、优势的品牌与营销渠道建设、清晰的产权制度以及完善的所有者权益激励机制等高端特征经济论文,都可以通过“溢出效应”进一步完善与之进行合作或与产业链相配套的本地经济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活跃本地民营资本的流动,延长民营经济发展周期,有利于中部地区培育并带动一批竞争力强、产业链条长、管理机制灵活、具有迈向世界经济舞台潜力的优质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壮大。
![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作用分析―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视角[*]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d/file/picture/201202/29/13.files/image001.gif) 
图1,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引进促进高端资本形成示意图
2,从技术角度看,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有利于提升中部地区研发创新发展进程,促进中部崛起过程中内生竞争力的培育
近些年来中部地区的企业创新活动与东部地区相比一直比较滞后。就企业推动创新活动而言,以2004-2006三年为例,我国三大区域中有创新活动企业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有创新活动企业的分布情况(2004-2006年)
按地区分组
|
有创新活动企业数(个)
|
占有创新活动企业数的比重(%)
|
有创新活动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比重(%)
|
有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
|
|
|
|
|
有R&D活动
|
|
产品
创新
|
|
工艺
创新
|
|
仅有产品创新
|
仅有工艺创新
|
有持续R&D活动
|
东部地区
|
60754
|
96.5
|
83.6
|
12.9
|
83.6
|
12.9
|
63.4
|
16.3
|
28.0
|
中部地区
|
16096
|
97.3
|
75.9
|
12.0
|
85.4
|
21.4
|
58.3
|
19.0
|
31.6
|
西部地区
|
9492
|
98.0
|
76.4
|
9.6
|
88.4
|
21.7
|
61.3
|
15.0
|
29.6
|
数据来源:国家和各地统计公报
从上表可以清晰看出,就具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数量而言,中部虽然是略高于西部但远远落后于东部,但就有创新活动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比重而言,中部31.6%的比例是要高于东部和西部的。也就是说,几乎每3个企业里就有一个企业具有创新行为。这表明,中部企业的整体创新氛围还是比较理想的。但同时,就创新的具体内容而言,中部的大部分创新行为主要集中于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真正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创新行为,则明显不足。其比例仅占到了58.3%,不仅低于东部63.4%的比例,甚至比西部还要低3个百分点。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中部着力推进研发等高端创新活动、提升企业实力的迫切需求。
同时,中部六省受自身经济发展度的影响,其在科研和创新发展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也是比较薄弱的。以2008年为例,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4616亿元,比上年增加905.8亿元,增长24.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54%,比上年的1.44%有所提高。按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上海和浙江6个省(市),共支出2767.5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60%。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江苏和浙江6个省(市)。在其中,无一中部省份跻身其列。中部六省的具体投入情况详见表2。
表2中部六省200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表
地区
|
单位:亿元、(%)
|
R&D研发经费支出
|
R&D经费投入强度
|
全国
|
4616.0
|
1.54
|
山西
|
62.6
|
0.90
|
安徽
|
98.3
|
1.11
|
江西
|
63.1
|
0.97
|
河南
|
122.3
|
0.66
|
湖北
|
149.0
|
1.31
|
湖南
|
112.7
|
1.01
|
数据来源:国家和各地统计公报
从上表不难看出,中部六省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不仅低于发达省份经济论文,而且也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论文格式范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经费投入的不足是制约中部地区研发与创新水平和进度的重要原因。
鉴于当前中部地区的研发与创新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积极引进具有资本的充足性、投资的战略性、科技的先导性和创新的前沿性等特征的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通过强大的资本支撑以及其研究开发活动的技术扩散效应和外溢效应,乃至由于竞争效应、生存压力迫使本地企业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等途径,都有利于弥补中部地区创新与科技发展领域的不足,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竞争力。正如Arrow(1962)曾指出的,一个增加了其物质资本的企业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产,生产或投资的经验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经验对生产率的这一正向影响被称为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或边投资边学(learning-by-investing)。同时,由于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强,占据着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因此,其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厂商要求也就相应比较高。本地厂商为了提高与战略投资者的配套能力,会加大研发与创新的力度;而战略投资者为了提高配套厂商的协作能力,也会对其进行技术与研发的咨询、指导与培训。这些活动及其产生的溢出效应,都可以有效的提高本地产业的研发创新水平,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增强区域竞争力。
3,从人力资本积累角度看,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有利于提升中部地区人力资本量的积累与质的提高,促进中部崛起过程中“软实力”的提升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除了来源于研究与开发(R&D)资本的生产,还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积累。其中,R&D资本以生产中的实物资本为载体,体现了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品的技术水平,构成了技术进步的硬技术部分;而人力资本的积累则以劳动者为载体,体现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构成了技术进步的软技术部分。
随着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技术水平他提升,对劳动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中部地区作为劳动力资源大省经济论文,虽然在数量上占有很大优势,但劳动力资源的素质状况,并不乐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公布的全国6岁及6岁以上人口各省各教育阶段人口分布数据显示,在高中及以上较高学历层次中,中部六省不仅与发达的东部省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有很大差距,而且在很多指标中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详见表3)。从而暴露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水平偏低的现实。
表3,2008年全国及部分发达地区与中部地区初中以上教育发展状况单位:人,%
地区
|
6岁及6岁
以上人口
|
初中
|
高中
|
大专
及以上
|
初中
普及率
|
高中
普及率
|
大专
普及率
|
初中
升学率
|
高中
升学率
|
全国
|
1106434
|
452929
|
151474
|
74175
|
40.94
|
13.69
|
6.7
|
33.44
|
48.97
|
北京
|
14174
|
4499
|
3319
|
3986
|
31.74
|
23.42
|
28.12
|
73.77
|
120.10
|
上海
|
16358
|
5576
|
4101
|
3707
|
34.09
|
25.07
|
22.66
|
73.55
|
90.39
|
江苏
|
65610
|
27524
|
10331
|
4621
|
41.95
|
15.75
|
7.04
|
37.53
|
44.73
|
浙江
|
43524
|
15581
|
5461
|
4148
|
35.80
|
12.55
|
9.53
|
35.05
|
75.96
|
山西
|
29058
|
14052
|
4292
|
2092
|
48.36
|
14.77
|
7.2
|
30.54
|
48.74
|
安徽
|
51447
|
20657
|
5310
|
2063
|
40.15
|
10.32
|
4.01
|
25.71
|
38.85
|
江西
|
36120
|
13147
|
5382
|
2309
|
36.40
|
14.9
|
6.39
|
40.94
|
42.90
|
河南
|
78498
|
38750
|
10565
|
3703
|
49.36
|
13.46
|
4.72
|
27.26
|
35.05
|
湖北
|
49099
|
19150
|
7882
|
3965
|
39.00
|
16.05
|
8.08
|
41.16
|
50.30
|
湖南
|
54063
|
22059
|
8165
|
3519
|
40.80
|
15.1
|
6.51
|
37.01
|
43.10
|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测算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部六省中大部分人口的学历集中在初中水平。即使如此,除了山西、河南以外,其他四省的初中普及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高中普及率而言,安徽、河南二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大专学历普及率而言,安徽、江西、河南三省均低于全国水平;初中升学率而言,山西、安徽、河南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彰显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不足;高中升学率指标中,除了湖北以外,其他五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表明大专学历教育发展的严重匮乏。
再以表明人力资源平均素质的指标――每十万人口拥有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人数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同为每十万人口规模,发达省份中拥有人数最多的,要么是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如北京、上海等;要么是高中阶段在校生数,如江苏等。而中部六省中,无一例外的,拥有人数最多的均为初中阶段在校生。并且,即使是初中阶段在校生人数,江西、湖南两省的指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湖南的高中阶段在校生数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指标,除了江西、湖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他四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详见表4)。
表4,2008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单位:人
地区
|
初中阶段
|
高中阶段
|
高等学校
|
全国
|
4227
|
3463
|
2042
|
北京
|
1991
|
2788
|
6750
|
上海
|
2289
|
2201
|
4371
|
江苏
|
3650
|
3903
|
2679
|
浙江
|
3656
|
3165
|
2324
|
山西
|
5286
|
4250
|
1979
|
安徽
|
5072
|
3789
|
1658
|
江西
|
3996
|
3620
|
2062
|
河南
|
5173
|
4079
|
1648
|
湖北
|
4598
|
4575
|
2724
|
湖南
|
3374
|
3349
|
1966
|
注:1,高等学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高中阶段合计数据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3经济论文,初中阶段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
总之,中部六省劳动力资源整体质量状况,并不理想。而这也成为制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障碍。在此背景下,积极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无论是对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还是对人力资本质的提高,都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投资者进入后,由于生产经营需要而对当地高技能人才产生需求(或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或设立大学和研究机构以招募人才)。这就有效的增加了本地区同业劳动力需求的总规模,提升了人力资本存量;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出于成本和发展战略考虑,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一般倾向于在当地成立各种研究开发中心进行研发活动。通过吸纳本土人力资本参与这些研发活动,人力资本质量在研发的过程中会很快得到提升论文格式范文。同时其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与薪酬优势将倾向于招募人力资本更高的劳动力。这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本地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改善地方人力资本的素质结构;此外,其通过对投资企业以及配套的本土企业员工提供的技术咨询和培训等各种活动,以及本地员工在投资者企业工作期间积累的技能和经验,可以有效的提高本土劳动力的质量。而其拥有的现代化的经营方式与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可以有效的影响本土企业的管理者和经理人。所有这些活动以及产生的相关溢出效应,都会积极促进当地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和提高。
其实,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推动下,各种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引入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其意义并不仅仅是引进一个大企业,引进一笔资金,而是要引入一个大产业,一个认同本区域发展规划的战略者,一个以资源的聚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综合实力的提高为目标的中长期投资者。通过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一方面,通过资本与产业、企业的有效融合,既有利于中部地区经济内生驱动力的发展与培植,也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另一方面,通过注入优质资产以及对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设备、营销渠道等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进行整合,可以有效的改变原有的产业组织方式,为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经济论文,为新兴产业注入新理念、树立新范式,同时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市场、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寻求战略合作,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此重新配置资源,形成规模化和集群化运营,从而更快捷地树立区域的竞争优势,培育中部崛起的新增长点。
三、结语:
总之,中部地区作为多年来一直是经济发展的“跟进型”区域,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似乎一直不为外界所瞩目。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出台,中部地区,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而崛起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本土企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链条的不断提升延伸,同时也需要积极引进具有一系列高端特征的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通过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一方面通过直接投入资本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科技实力的增强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企业进步等渠道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以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为方式,通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实力的增强,相信实现中部崛起的目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马福祥,等.谨防中部塌陷――西部大开发,中部怎么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王涛,赵守国.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重组分析[J].化工管理,2007,(10).
[3]李未无,理性看待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J],《海南金融》2005,(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