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引进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分析[1]

时间:2012-02-26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对于本课题所创新提出的“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领域。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外溢效应对中部地区研发创新的作用分析。关于外溢效应的研究分析。
论文关键词: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中部地区,外溢效应

 

目前,关于外溢效应的研究分析,很多集中于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事实上,战略投资者,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投资人,也存在着明显的外溢效应。同样,对于本课题所创新提出的“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领域,也不例外。

所谓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主要是指基于对某一地区的发展战略价值特别是区域定位和主导产业选择的认同,以项目投资或金融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为手段、以获取投资增值回报为目的,中长期投资于其所认可的区域产业或企业的区域性战略合作伙伴。这就赋予了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不同于一般企业招商引资的特点: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先进技术、致力于中长期合作、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强、投资项目与地方产业规划和产业定位相吻合、对地方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同,谋求长远投资利益回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论文,等。正是这些显著特点,赋予了其所特有的:投资的战略性、产业的高度关联性、科技的先导性、创新的前沿性、管理的先进性等“软实力”特征。而也正是基于这些显著特征,在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培训效应以及关联效应的媒介下,能对所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产生强大的外溢效应。从而对于目前面临研发创新不足、产业升级乏力、区域崛起压力不断增加的中部地区而言,战略意义凸显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一、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外溢效应对中部地区研发创新的作用分析

当前时代背景下,技术与创新已经成为保持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它能有效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在效率,如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产业资本质量的改进、管理技术、生产技术的进步等等。然而,当前中部地区的科技与创新发展水平,令人堪忧。

1,中部地区当前的科技与创新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中部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与创新活动与发达地区相比一直比较滞后。就整个的宏观情况而言,以科技部最新公布的2009年全国各地区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例,2009年,全国平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6.99%,比上年提高了2.59个百分点,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将全国分为五类地区,(详见表1)。而中部六省中,除了湖北以51.49%的水平处于全国前十强之外,湖南和山西作为第三类地区,分别处于全国的第15位和第20位,而安徽、河南和江西,作为第四类地区,则处于全国的后十弱。

表1,2009年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区域分布表

 

类型

综合科技进步

水平指数

个数

省份

第一类地区

>60%

4

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

第二类地区

56.99%<X<60%

2

江苏、辽宁

第三类地区

40%<X<56.99%

16

浙江、陕西、湖北、山东、福建、重庆、黑龙江、吉林、湖南、四川、新疆、河北、宁夏、山西、内蒙古、甘肃

第四类地区

30%<X<40%

8

安徽、青海、海南、河南江西、广西、云南、贵州

第五类地区

<30%

1

西藏

另外,就微观企业推动创新活动而言,以2004-2006三年为例经济学论文,我国三大区域中有创新活动企业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有创新活动企业的分布情况(2004-2006年)

 

按地区

分组

有创新活动企业数(个)

占有创新活动企业数的比重(%)

有创新活动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比重(%)

有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

 

 

 

 

 

有R&D活动


 

产品

创新


 

工艺

创新


 

仅有产品创新

仅有工艺创新

有持续R&D活动

东部地区

60754

96.5

83.6

12.9

83.6

12.9

63.4

16.3

28.0

中部地区

16096

97.3

75.9

12.0

85.4

21.4

58.3

19.0

31.6

西部地区

9492

98.0

76.4

9.6

88.4

21.7

61.3

15.0

29.6

从上表可以清晰看出,就具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数量而言,中部地区虽然是略高于西部地区而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但就有创新活动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比重而言,中部地区31.6%的比例是要高于东、西部地区的。也就是说,几乎每3个企业里就有一个企业具有创新行为。这就表明中部地区企业的整体创新氛围还是比较理想的。但同时,就创新的具体内容而言,中部地区的大部分创新行为主要集中于“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真正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研发活动”的创新行为,则明显不足:其比例仅占到了58.3%,不仅低于东部地区63.4%的比例,甚至比西部地区还要低3个百分点。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中部地区着力推进研发等高端创新活动,提升企业实力的迫切需求。
 

另外,中部地区的企业在创新活动的发生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也各有不同。详见表3:

表3,产品创新企业按合作形式的分布情况(2004-2006年)

 

按地区

分组

占产品创新企业数的比重(%)

主要由本企业自主研发

主要由本企业集团研发

主要由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

主要由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

主要由与高校合作研发

主要由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研发

其他

东部地区

73.1

4.6

7.2

3.6

3.9

1.5

6.2

中部地区

67.6

3.9

8.6

9.2

3.3

0.7

6.7

西部地区

70.6

4.5

7.5

6.2

2.9

0.5

7.8

从上表就可以清晰看出,在具有产品创新的企业中,其创新“主要由本企业自主研发”或“主要由本企业集团研发”的比例,中部地区明显低于东、西部区域;而在“主要由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和“主要由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两大指标体系中,中部地区8.6%和9.2%的比例都要高于东、西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部地区企业自主研究的能力要弱于其他地区;同时,在“主要由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研发”这一指标体系中,中部地区虽然以0.2个百分点的差距略高于西部地区,但却落后于东部地区0.8个百分点,这则说明了中部地区在创新合作领域里的低外向度。

总之,中部地区的科技研发与创新活动水平在全国而言经济学论文,比较滞后,成为制约产业竞争力提升、中部地区崛起目标的重要掣肘。而这则成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发挥其外溢效应,带动中部地区研发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依据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外溢效应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的研发创新进程,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和研发(R&D)资本的生产。其中人力资本以劳动者为载体,体现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构成了技术进步的软约束;R&D资本则以生产中的实物资本为载体,体现了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品技术水平的改善,它构成了技术进步的硬约束。而无论是软约束还是硬约束,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凭借其各种高端要素所带来的外溢效应,都将会推动中部地区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进程。

一方面,以人力资本为载体产生的外溢效应,可以有效的改善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结构和水平。Arrow(1962)曾指出,人们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知识的,技术进步是知识的产物、学习的结果,而学习又是经验的不断总结,经验的积累体现于技术进步之上。一方面,一个增加了其物质资本的企业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率地生产,生产或投资的经验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经验对生产率的这一正向影响被称为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或边投资边学(learning-by-investing)。另一方面,一个生产者的学习会通过一种知识的外溢过程传到另一个生产者,从而提高其他人的生产率。因此,区域性战略投资者进入后,出于生产经营需要、成本需要和战略需要经济学论文,一般倾向于在当地招募员工并成立各种研发中心。无论是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还是设立大学和研究机构以招募人才,其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与薪酬优势将倾向于招募人力资本更高的劳动力。这既会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效扩大中部地区同业劳动力需求的总规模,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本地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员工在企业接受的培训以及积累的技能和经验等一系列活动,还可以有效的改善地方人力资本的素质结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而其从事的研发与创新活动,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技术扩散的效应,同时,通过吸纳本土人力资本参与这些活动,人力资本质量在“干中学”的过程中也会很快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以关联性产业为载体产生的外溢效应,可以有效的改善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状况。由于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强,占据着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因此,其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厂商要求也就相应比较高。本地厂商为了提高与战略投资者的配套能力,会加大研发与创新的力度;而战略投资者为了提高配套厂商的协作能力,也会对其进行技术与研发的咨询、指导与培训。这些活动及其产生的溢出效应,都可以有效的提高本地产业的技术与研发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二、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外溢效应对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1,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产业链条不断向高端攀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演进也正日益向高级化、合理化、科学化的路径发展。就经济发展格局而言,中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外在表现为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等方面,而内在则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巨大差距。

以2008、2009年数据为例,2008年经济学论文,中部六省中除山西外,其他五省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远远高于11.3%的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除了湖北以40.5%的水平略高于全国40.1%的平均水平之外,其他五省都低于该比例。2009年,虽然情况有所改善,除了安徽、湖北两省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增速下降以外,其他四省的第三产业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在全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5%的背景下,中部六省无一省份的第三产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详见表4)

表4,2008、2009年中部六省生产总值及产业发展情况表: 增加值:亿元,增速:%

 

区域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

结构比例

增加值

增速

增加值

增速

增加值

增速

增加值

增速

全国

2008

300670

9.0

34000

5.5

146183

9.3

120487

9.5

11.3:48.6:40.1

2009

335353

8.7

35477

4.2

156958

9.5

142918

8.9

10.6:46.8:42.6

山西

2008

6938.73

8.3

302.48

2.5

4265.77

7.4

2370.48

10.6

4.4:61.5:34.1

2009

7365.7

5.5

477.6

4.2

4021.2

2.3

2867.0

10.3

6.5:54.6:38.9

安徽

2008

8874.2

12.7

1418.1

6.2

4137.4

16.4

3318.7

11.0

16∶46.6∶37.4

2009

10052.9

12.9

1495.6

5.0

4902.8

16.8

3654.5

11.1

14.9∶48.8∶36.3

河南

2008

18407.78

12.1

2658.80

5.5

10477.92

14.9

5271.06

10.2

14.5:56.9:28.6

2009

19367.28

10.7

2768.99

4.2

10968.63

12.2

5629.66

10.9

14.3∶56.6∶29.1

湖北

2008

11330.38

13.4

1780.00

6.0

4963.61

16.6

4586.77

12.4

15.7∶43.8∶40.5

2009

12831.52

13.2

1915.9

5.2

5909.42

16.0

5006.20

12.3

14.9∶46.1∶39.0

湖南

2008

11156.64

12.8

2007.40

5.3

4933.08

14.9

4216.16

13.3

18.0:44.2:37.8

2009

12930.69

13.6

1969.67

5.0

5682.19

18.9

5278.83

11.0

15.2:43.9:40.9

江西

2008

6480.3

12.6

1060.4

4.8

3414.9

16.6

2005.0

10.1

16.4∶52.7∶30.9

2009

7589.2

13.1

1098.3

4.5

3890.3

17.1

2600.6

10.7

14.5:51.2:34.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中部各省统计局

再以2008年我国各大区域的三大产业经济核算指标为例,(详见表5)。从下表可以看到,中部六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9.31%,但第一产业比重就占到了全国的27.34%,位居三大产业之首;同时第二产业比重和其中的工业产值比重也都远远高于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失衡,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积极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通过其外溢效应,优化产业组织方式,提高产业结构的科学化和高附加值化,提升中部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就显得额外重要。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选择的争论评析与思考_经济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全要素生产率国外研究文献综述_随机前沿分析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