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基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意义的战略投资者。中部地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需要破解的难题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部地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产业
一、引言
“战略投资者”是个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概念,其来源于国外的证券市场,指的是能与上市公司大股东长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机构投资者。中国证监会在1999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中,首次引入了这一概念,用于指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总的来说,战略投资者是投资于目标企业、与目标企业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具备投资长期性、业务关联性、结构互补性等特性的企业法人。正是由于这一概念来源于证券业,使得目前关于“战略投资者”的研究多见于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事实上,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战略投资者的意义也同样重要。
基于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意义的战略投资者,一般是指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优势,能够带来现代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通过产业的整合,产业结构的改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宏观产业和微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促使某个行业或产业的总体运行质量产生质的飞跃,进而谋求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提出的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主要是指基于对地区的区域性发展战略价值特别是产业定位和产业选择的认同经济学论文,以项目投资或金融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为手段、以获取投资增值回报为目的中长期投资于其所认可的区域产业或企业的区域性战略合作伙伴。这就赋予了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投资的特点: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先进技术、中长期投资、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强、投资项目与地方产业规划、产业定位相吻合、对地方区域发展战略高度认同,等。总之,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其对某一区域投资的前提既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兼顾了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价值特别是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选择的认同,是建立在科学发展意义上的战略投资。如果没有对区域发展战略的认同,也就不能称其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
总之,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多年来一直处于经济发展的“跟进型”区域的中部地区,更是如此期刊网。其不仅能带来雄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能带来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著名品牌、营销网络,推动强势企业的出现、优势集群的形成,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可以有效的弥补地区发展所亟需的资金不足,缓解技术与创新对企业的制约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进程,促使后发优势的充分发挥,实施赶超战略,加快崛起步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与障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深度和解决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一事项的进程。因此,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就具有了尤为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中部地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需要破解的难题分析
(一)“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科学合理的界定其标准与范围,规避引资饥渴症,是引进优质战略投资者,实现中部崛起规划的重要前提
引进区域战略投资者以期发展地方经济,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决定成败与否的关键点就在于引进的投资者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包含两层基本含义:
1、其不同于一般的招商引资。后者以直接引进资金为手段,更关注眼前利益、经济利益。而前者在引进资金的同时更关注那些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和本地的区域发展战略相吻合、着眼于长远利益的内生性要素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引进其雄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进其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营销网络等,并可通过引进重大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推动资本与产业的有效融合,实现本土产业与世界经济和国际惯例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技术跨越、市场跨越,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更致力于通过产业整合的手段,改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的竞争性以获取长期的利益回报,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的协调进步。
2、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国际500强、国家500强等。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产业背景、完善的科研开发体系和众多的新产品储备、覆盖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和稳定的终端客户资源、很强的融资能力、能为企业改制和今后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经济学论文,形成灵活、高效的企业经营机制,能够增强本地区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产业集群的,都是战略投资者。相对与对投资者的资金、规模等硬性指标要求,更应关注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在推动本地产业规划的实施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相匹配程度、对当地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对企业的带动作用、示范效应、外溢效应等软性指标。
二者的关系可以简单的如下图所示:
图1,一般意义的招商引资与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二者的异同比较
|
指标体系
|
一般意义的招商引资
|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
|
相异之处
|
引资内容
|
以资金为主
|
以资本、技术、管理经验、
营销网络等高端要素为主
|
投资时间
|
中、短期
|
中、长期性
|
着眼点
|
获利性
|
长期战略利益
|
与地方经济关联度
|
低
|
高
|
发展方式
|
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组织生产
|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拓展产品市场占有率
|
参与本地企业治理的动力与能力
|
低
|
高
|
相同之处
|
投资性与逐利性共存
|
鉴于此,中部地区在吸引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依托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双向开拓的区位优势;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丰富的旅游景观和浓厚的人文积淀等文化优势,立足于本地发展实际,以区域内若干具有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龙头项目为依托,以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为载体,通过兼并、收购、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动产业链建设,加强产业配套,形成一批关联度高、配套性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链,逐步扩大本地配套能力,增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
具体而言,对于第一产业,区域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要以现代农业的打造为核心,瞩目于高附加值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丰富农业产业功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工业设备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经营管理,实现农业高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环境容量,推动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第二产业,区域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要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为原则,瞩目于产业投资结构与节能、减排、降耗和环保的关系,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生产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中部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合理开发优势突出的资源,加快实现原材料工业向深加工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坚决摒弃附加值低、污染度高、资源消耗多的投资项目,走出一条信息化、科技化、新型化、集约化的和谐发展之路。对于第三产业,区域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要以提高服务业水平为核心,通过发挥中部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经济学论文,改造传统服务业。挖掘中部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生产力转变,以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
(二)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兼具投资战略性和资本逐利性的二重性(见下图),在二者的博弈中把握均衡,是实现区域战略投资者与区域经济发展共赢的关键所在
![中部地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需要破解的难题分析[*] 中部地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d/file/picture/201202/24/17.files/image001.gif) ![中部地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需要破解的难题分析[*] 中部地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d/file/picture/201202/24/17.files/image002.gif)
图2,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二重性
从战略性而言,其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战略管理行为,而不是一种短期的、功利性行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既是“欲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法人”,也是意欲与地方经济在股权、资本、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营销网络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的战略伙伴。其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向高端价值链延伸、实现地方经济崛起来谋取长期回报为终极目的期刊网。而从投资性来看,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终归还是“投资者”,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获取投资回报。资本的逐利性就使得其在产业的选择、规划的制定等方面不可避免的会有行为的短期性和利益的排他性。如何在战略性和投资性的博弈中把握均衡,是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能否达到区域预定目标,实现二者双赢的关键所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