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健全监督机制,防止腐败,打造“廉政政府”。
由于权力天然具有自我扩张的倾向,如果对权力监督不力,就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在我国政治体制中,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力度较大,同级监督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则力量薄弱。内部监督力量较大,而外部监督则影响力不强。因此,首先要从加强监督机制的薄弱环节入手,构造严密的监督网。其次,切实保护社会公众的监督权力,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同时,抓好政府的廉政建设,特别是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基层政府,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对政府投资来说,政府要公开投资资金数额、使用方向、保管人、剩余额这类信息,以便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确保投资落到实处。
(五)限制垄断,适当放权,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首先,打破各行各业的垄断,向垄断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限制国有企业的资源垄断局面,对其进行充分股份制改造,彻底去除国有企业的行政色彩,使其真正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自负盈亏。论文参考。其次,要通过立法维护市场秩序,逐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给市场主体更多投资权利,使经济社会形成充分竞争局面。最后,限制外资的过度扩张,给民营企业更多关怀,提升民间资本的经营活力。坚决扫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资本、技术、人力在国内市场的顺畅流通。
(六)完善社会法律法规体系,稳步推进旧体制的改革
首先,要不断完善农村与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建立统筹全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真正实现全社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局面。其次,推行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监管,坚决惩治违法收入。同时也要鼓励富人更多从事慈善事业,切实履行“先富带后富”的社会承诺,防止财富过分集中。最后,完善产权制度,切实保护私人合法财产。总之,社会经济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市场经济有序进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
(七)优化政府支出结构,防止经济内生性失衡。
长期以来,推动中国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是政府基本建设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近年来,国家对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重工业领域投入比重较大,轻工业和服务业投入相对不足。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和服务业。这样一来,一边是重工业领域因投资过热而部分出现产能过剩,一边是轻工业和服务业部分出现供给不足,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因此,要加大对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投入,增加这些行业的供应能力。同时,加大开发高科技的新兴产业,用新的供给来刺激新的需求,逐步启动居民消费潜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做贡献。
2010年即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年,更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没消退,国际经济形势变得更不确定。从其他国家的经念来看,经济的转型难免会伴随着短暂的经济下滑。但从长远来看,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把投资的“接力棒”交给企业,把经济增长的“蛋糕”分给百姓,从而使经济增长逐步转移到依靠内生动力上来,这样中国经济必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周期。
参考文献:
[1]www.gov.cn2010年7月20日
[2]段延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之利弊分析[J]。电子商务,2010,(3)
[3]李倩。“政绩工程”与干部晋升之路[J]。党政干部学刊,2004,(10)
[4]张广生,王新利。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15)
[5]陈共。财政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3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