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指出,以上方法只计算了高等教育在知识传递和提供人力资本方面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而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直接服务社会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无法计量,所以实际贡献应该大于计算结果。
三、甘肃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与北京市及全国之比较
选取北京市代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水平、全国为平均水平与甘肃省进行横向比较。从表4可以发现甘肃省10年间劳动力教育综合指数年平均增长率e小于北京市及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甘肃省教育的整体扩张速度最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占教育综合增长率的百分比则更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98%,北京市水平的11.08%,说明甘肃省高级人力资源发展速度不但严重滞后于北京等高等教育发达城市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大。甘肃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是北京市水平的约5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约71%。但是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则是北京市水平的约8.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约20.9%。另外,从严格意义讲 系数的确定需建立回归模型(本文为了比较方便直接选用麦迪逊系数)通常经济发达地区劳动的产出弹性 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甘肃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实际贡献程度与北京及全国水平的差距可能比计算结果还要大。而甘肃省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高级人力资源的匮乏并没有影响该省经济的发展速度,只是在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方面要比北京和全国平均水平逊色很多。
表4各指标横向比较表(单位%)
指标
地区
|

|

|

|

|

|
全国
|
1.54
|
20.39
|
9.49
|
6.83
|
1.39
|
北京
|
1.36
|
67.98
|
11.39
|
5.06
|
3.44
|
甘肃
|
0.93
|
7.53
|
10.14
|
3.85
|
0.29
|
四、高等教育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率贡献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本身的制约。由电脑、软件、通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整个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较小。第三产业本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发展初期落后与经济发展,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的比值会越来越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以2006年为例,甘肃省第三产业生产值占全省GDP的39.5%,而北京市第三产业生产值则占全市GDP的70.9%。实践表明,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更多高级人力资源,是高级人力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当服务业产值比例达到48.1%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当服务业产值比例达到61.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0%;当服务业产值比例达到72.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进入普及化阶段。说明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这一基本趋势。
2、由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社会劳动力高等教育普及率偏低。从上世纪末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过程看,我国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除贵州和内蒙古)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而高等教育发达地区(除北京、上海外)在校生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由于发展速度和本身规模的制约导致社会劳动力人均高等教育年限太低,从而进一步导致对经济增长率贡献偏低。另外,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收入、医疗、社保等各方面差距使得高级人力资源会自然的向东部地区流动,就会导致甘肃省培养的高级人力资源大于实际为甘肃省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级人力资源,从而加剧了原本就分配不均的高级人力资源资。
3、经济发展模式及发展水平制约。根据生产函数公式可知,甘肃省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了资本、初级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教育,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处于经济发展三种类型(即农业型、工业型、知识型)的较低级阶段。这种发展模式主要以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发展,是一种以资本消耗为主的外延扩大式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固定资本的投入而对高级人力资源的依赖性不强。
(二)对策建议
1、重视高级人力资源与经济内源式发展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以人力资本投资带动经济内源式发展,以内源式经济为依托进一步从量和质两个方面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在产业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步骤有计划的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使其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有研究表明当服务产业比例达到40%的时候,将会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点,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规模的增长速度将加快。高校作为高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两者间联系的纽带,其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数量应该反映并引导产业结构的变化。
2、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投资使用效率方面,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改善管理水平的方式使得一定数量的投资平均培养的毕业生人数增加。甘肃省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政府财政经费紧张,同时由于高等教育收益期与投资期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滞后期就使得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回报,因此地方政府加强高等教育的投资和提高投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方面,高校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通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化程度;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明确的职业规划培训和培养其对所学专业自我认同感等方法提升大学生在择业时的竞争能力。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