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多数人在利用CGE模型进行分析双边或多边贸易对经济或是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时,多是采用将关税作为外生变量,进出口作为内生变量,通过模拟降低关税的方式分析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由于在现实经济环境下,二者可以说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本文拟从进出口贸易额变动的角度分析贸易直接作用于经济系统给制造业各产业部门带来的影响。
(一)模型假定
本文建立的CGE模型为单国多部门静态模型,(1)假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结构,因此存在规模收益不变;(2)模型包括了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且假定资本不会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收益率的差异而自由流动,即不考虑资本流动问题;(3)模型遵从阿明顿假设(Amington assumption),它假设国内生产的产品与外国生产的同种产品之间存在一种常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 CES)关系,从而使得模型中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中的国内产品数量与进口产品的数量可以得到确切的描述;(4)国内产出按产品销售地分为出口产品和国内销售品两种不同产品,假设这两种产品之间存在一种常转换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transformation , CET)关系;(5)模型中进出口产品的CIF及FOB价格均为外生;(6)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设为常数,以使得模型中所求得的各价格变量均为相应汇率水平的相对价格[20]。
(二)模型结构①
本文建立的CGE模型由四类方程组构成,这些方程组分别是:实物流方程组、名义流方程组、价格方程组和均衡方程组。
(1)实物流方程组:主要描述国内外市场中产品的供需情况。在该组方程组中不考察中间产品,且所有的原始投入要素均得到充分利用。
(2)名义流方程组:描述的是以货币计量的税收收入、国民总收入、总储蓄、总消费等各种经济指标。
(3)价格方程组:描述实物流和名义流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价格关系,包括国内外市场价格、产品生产成本、产品税后售价及汇率等指标。
(4)均衡方程组:包括国内产品总需求与国内产品总供给均衡,国内市场综合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经常账户均衡经济论文,政府收支均衡以及储蓄-投资均衡等均衡条件。
四 模型数据与求解
一般的CGE模型的基础数据来自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SAM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类机构信息,如居民、政府、世界其他地区的收支流,并且对各类部门根据所分析问题的需要进行集结或细分[21];同时,它将投入产出表与宏观经济帐户统一在一个一致的框架里,以平衡、封闭的矩阵形式表示生产部门、要素和各类机构之间的联结关系。由此,本文首先使用《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的中国2002年17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以及《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3》等数据源取得相应的数据,建立2002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平衡表,取得经过简单调整的基础数据[22](见表4)。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3][23][24][25],对CES方程的弹性系数 与CET方程的弹性系数 进行预先设定,再通过校准法流程(Calibration Procedure)[26],得到模型的主要方程系数值(见表5)。
取得模型所有外生变量的数值,并确定了模型的系数之后,再对本模型应用Matlab7.2求解。求得具体数据及参数后,本文在CGE模型中运用对比试验法,通过比较基期年数据和参数变化后的模型解,可以分析中国在加大同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会对中国整体经济结构以及相应制造业的产出及收益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
表4中国2002年社会核算矩阵平衡表(单位:亿元)
|
生产活动
|
商品
|
劳动力
|
资本
|
家庭
|
企业
|
生产活动
|
|
313431
|
|
|
|
|
商品
|
191572
|
|
|
|
52571
|
|
劳动力
|
58951
|
|
|
|
|
|
资本
|
45446
|
|
|
|
|
|
家庭
|
|
|
58951
|
|
|
12930
|
企业
|
|
|
|
43518
|
|
|
政府
|
17462
|
704
|
|
|
1212
|
3083
|
预算外
|
|
|
|
|
|
4479
|
资本账户
|
|
|
|
|
19567
|
27314
|
国
外
|
东盟
|
|
5013
|
|
170
|
|
|
其他
|
|
15930
|
|
1758
|
|
|
汇总
|
313431
|
341078
|
58951
|
45446
|
73350
|
47806
|
|
政府
|
预算外
|
资本账户
|
国外
|
汇总
|
东盟
|
其他
|
生产活动
|
|
|
|
|
|
313431
|
商品
|
16197
|
4229
|
45565
|
2667
|
28277
|
341078
|
劳动力
|
|
|
|
|
|
58951
|
资本
|
|
|
|
|
|
45446
|
家庭
|
373
|
1017
|
|
7
|
72
|
73350
|
企业
|
4288
|
|
|
|
|
47806
|
政府
|
|
|
|
64
|
658
|
23183
|
预算外
|
|
|
|
68
|
699
|
5246
|
资本账户
|
298
|
|
|
-142
|
-1472
|
45565
|
国外
|
东盟
|
179
|
|
|
|
|
2728
|
其他
|
1848
|
|
|
|
|
28170
|
汇总
|
23183
|
5246
|
45565
|
2728
|
28170
|
|
|
|
|
|
|
|
|
|
|
|
表5模型的主要系数

|

|

|

|

|

|

|

|
0.333
|
0.333
|
6.0315
|
0.9972
|
4.000
|
1.2332
|
0.0019
|
2.000
|
五 模拟方案及模拟结果分析
(一)模拟方案
(1)模拟中国-东盟贸易额增加20%、40%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27];(2)选取表3中所列出的部分制造业模拟中国-东盟贸易额增加20%、40%时对我国各行业可能造成的影响[28]。
(二)宏观经济影响
表6是模拟结果,报告了中国-东盟贸易额的增长对主要宏观指标的影响。
表6中国-东盟贸易额变化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①(单位:%)
|
增长率20%
|
增长率40%
|
总产出
|
0.1916
|
0.3902
|
投资
|
0.3295
|
0.6208
|
居民消费
|
0.2098
|
0.3954
|
总收入
|
0.2905
|
0.5452
|
模拟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后,各宏观经济指标都会比基期增大,当双边贸易增长20%时,总投资增长最快,达到0.3295%,这说明双边贸易额增加将会拉动投资增长,而且拉动幅度比较大,从而通过投资进一步带动我国经济增长;其次受到影响的指标是总收入和居民消费,分别达到0.2905%和0.2098%,受影响最小的是总产出,只有0.1916%。但是,当双边贸易额增长40%时,总产出的提升幅度更大,这说明如果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贸易额的增加,会使得我国经济增长走出单一的由投资拉动的局面,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东盟贸易在我国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三)部门产出影响
表7是模拟进出口额增长的不同幅度对制造业产出及收益影响。
表7中国-东盟贸易额变化对制造业的影响②(单位:%)
部门
|
增长率20%
|
增长率40%
|
产出增长率
|
投资收益增长率
|
产出增长率
|
投资收益增长率
|
食品加工业
|
148.60
|
240.99
|
153.22
|
246.61
|
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
|
1.04
|
-1.13
|
3.84
|
4.67
|
金属产品制造业
|
1.93
|
2.32
|
3.72
|
4.23
|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
1.79
|
2.23
|
3.69
|
4.51
|
化学工业
|
1.91
|
2.32
|
3.82
|
4.67
|
机械设备制造业
|
1.90
|
2.33
|
3.82
|
4.67
|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89
|
2.45
|
3.90
|
4.68
|
模拟结果显示,贸易额增加后,对食品加工业的冲击最大,当贸易额增加20%时,就会使得食品加工业产出增长148.60%,同时产出增长也使得收益大幅度增长240.99%。收益的增长之所以会达到产出的2.4倍之多,是由食品加工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食品加工业即是农业部门联系最为密切的工业部门,也是农业增加附加值过程中向工业的自然延伸经济论文,正是由于这种产业的关联效应,使得该行业的收益增长巨大。从表7中还可以看出,随着贸易额的增长,食品加工业的产出和收益的增长速度却很慢,这是由于我国食品加工业中间投入过大,存在直接消耗品的过多浪费;另外,该行业的生产效率的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果在增强该行业发展水平,提高该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升该行业的对外贸易额,不仅会给食品加工业本身带来很大的利益,而且产业的关联作用会进一步增加食品加工业的收益论文服务。
相对于食品加工业来讲,在贸易额增长20%时,产出增长最小的行业是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只有1.04%,可见,虽然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拄产业之一,不仅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而且还是我国出口贡献最大的产业之一。但是,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的优势主要是由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庞大劳动力资源供给所决定的,可以说,这样的竞争优势是以极低的利润率为代价的,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此为基础确立的竞争优势并不牢靠。所以在贸易额增长20%后,反而使得该行业收益减少了1.13%,但是,随着出口额的进一步增加,这种出口方式依然会给该行业带来利益。如研究所示,当双边贸易额达到40%的增长率时,该行业产出及收益增长率分别达到3.84%和4.67%。因此,要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就要在保持行业出口水平情况下,还需要从全要素比较优势着手,在充分发挥我国的传统劳动力低成本比较优势基础上,综合发展多要素、动态、内生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纺织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金属产品制造业在贸易额增长20%后,产出增长率达到1.93%,收益水平为2.32%;当贸易额增长40%时,金属产品制造业的产出增长3.72%,收益增长4.23%,但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增长速度却略有不足。这可以证实自我国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以来,随着金属制造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无论在产业优化、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布局以及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时在这些方面我们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经济论文,金属产品制造业应该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支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创新,争取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的煤气加工具有比较优势的地位,而我国在大力发展煤气加工业的同时,在石油加工业以及天然气化工业的发展上也卓有成效,因此中国-东盟贸易增长时,给我国该行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当进出口额增长20%时,该行业产出增长率达到1.79%,收益增长率为2.33%;在贸易额增长40%后,产出增长率达到3.69%,收益增长率为4.51%,可以看出该行业对贸易额增长的结果反映并非最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虽是石油生产大国,但也是石油消费大国,石油产量的略有增加,无法弥补石油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即使炼焦、煤炭业的发展也无法填补我国的石油缺口。正是由于石油行业越来越高的外贸依存度,才使得该行业在贸易增长的情况下,收益增长缓慢。但是也体现出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增长该行业产出、收益逐步增长的趋势。因此我国在优化原油加工流程,坚持油化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要寻求可替代资源。
我国近1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预示着工业结构的明显变化,经济效益显著的提高,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重工业化阶段,以石油和化学工业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快速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日趋显著。作为化工行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贸易方式,对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中国与东盟贸易增加20%时,化工业的产出增长率达到了1.91%,仅次于金属产品制造业,其收益增长率为2.32%;而当贸易增长率达到40%时,该行业的产出及收益增长率则超过了金属产品制造业。因此在现今中国-东盟贸易大幅提升的过程中,化工业的受益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的持续高位,再加上国外对我国化工类产品所实施的贸易壁垒,也使得化工业的需求增长受到制约。因此,在现今发展化工业的产能的同时,也要提升我国化工业应对贸易摩擦的筹码和反制能力,进而改善产业的发展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因此经济论文,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表7的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产出增长率在贸易增长20%时仅次于化工行业,当贸易额增长40%时,产出增长与化工业一致,都达到3.82%,而且其收益率也相同。可以看出,机械设备制造业在中国-东盟贸易中受到的影响相对于其他行业,处于中间水平,但是由于我国该行业的发展水平主要处于加工制造上,而自身技术创造水平较低,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机械工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就要加强行业的技术开发投入,才能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