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开发性商业劳动,它是一种创意劳动,主要是一种高智商、复杂、弹性极大、能动性极强的脑力劳动。其主要劳动成果是思想和理念,是通过预见、市场调查预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企业设想策划、决策和控制、企业文化(物质层次、企业制度和企业精神)和艺术的构思设计等劳动形式及劳动过程体现出来的思想和理念。其意义是:(1)在综合分析本企业内部现有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前提下,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抢抓经营机会,以达到对本企业现有的全部元素的充分、深度、恰到好处的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大力培育新的元素,改造和提升内部条件,极大地提高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和素质,培育新的增长极,为企业发力高端市场或更大经营规模搭建平台,最终实现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2)为其上游产业----物质生产部门提供和反馈信息,帮助其准确掌控生产数量、改进质量、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和开发新产品。其过程是:(1)全面缜密考察、深入分析研究、准确把握本企业现有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微观和宏观环境),在此基础上,对本企业经销的商品的品质(内在素质及外观的综合)、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技术与信息、资本、买卖市场、财务、设备物资和房地产、企业结构与组织、企业文化、营销战略和策略、企业推介上市和股市运作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筹划、整合、包装;(2)对企业的危机管理、绿色管理、人性化或人格化管理等新兴管理模式进行构思与制度设计创新;(3)培育学习型企业;(4)根据“模块化法则”实施企业再造运动。以实现企业的成倍速改变、跳跃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内外的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高屋建瓴,前瞻未来,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宏观谋划,抢占生机,决胜于千里之外,决胜于将来某个时日。(5)利用商业活动的得天独厚的低成本优势,对客户进行市场需求的调查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结果予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形成有价值的信息,无偿或有偿提供给上游产业,以助其科学决策。开发性商业劳动,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安全合作化既成定局并加快发展的当今世界,在我国齐并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大背景、新视角下,难度空前,并且其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截至目前,它属于最高级的商业劳动。
对生产的“管理”这个概念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献里,但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提起“事务管理性商业劳动”,更没有提起“开发性商业劳动”。
三、对“现代商业劳动能否和如何创造价值”的逻辑分析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p742-743)现代商业劳动究竟创造价值与否,如果创造,其过程和状态如何?审视、分析和评断它们的根本方法是,务期根据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社会等的历史状况、现实条件和未来预期之全面、立体背景,根据现代商业的职能(区别于商业资本的独特的专门职能)以及现代商业劳动的内容与特点,适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而不是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和管理学的“整分合”原理,选择多个层面、多维视角,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不宜糙笔(糙工)宜细部。同时更需要充足的理论创新勇气。
试从“显性价值”(其特点是直观性强,审视的起点范围小)的增值考察,在技术上涉及单个商品、特定商业企业两个层面买卖商,现代商业劳动有创造价值和不创造价值之分;从“隐性价值”(主要以假定、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来理会,直观性差,抽象性隐蔽性强,审视的起点范围是全社会)的增值考察,在技术上需要多维视角,所有的现代商业劳动都能创造价值。
(一)从追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这个层面上考量:
“附带的生产性劳动”,将直接、不同程度地追加着单个商品的价值量;“纯商业劳动”不能追加,因而不创造价值。“管理性商业劳动”要分别论述。对“附带的生产性劳动”的管理,它直接作用于生产性劳动,甚至有时与其搅和在一起,难以分辨,它将与其一起,追加着单个商品的价值量;而对“纯商业劳动”的管理,则不创造价值。“开发性商业劳动”也要区别开,如果涉及到单个商品,或是在商品上作新的设计,以致增加、改变或提高了其服务功能,增加了商品的服务项目,或是改善和提高商品的服务水平,同实现此设计或提高服务水平的脑力体力劳动一样,应视为创造价值。否则,不视为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
(二)从直接增加特定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这个层面上考量:
“附带的生产性劳动”及其管理性劳动,通过追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这个环节,直接增加特定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因而是创造价值的。“纯商业劳动”及其管理性劳动,因为不追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一般也不增加企业的商品买卖总量,因而不增加企业的价值总量,则视为不创造价值(它虽不增加特定商业企业的价值总量,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减少纯商业劳动支出,增加商业企业的“剩余价值总量”或利润总量)。而“开发性商业劳动”,对特定商业企业最终一般会产生物质结果,它或是追加了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或是增加了本商业企业的买卖品种和买卖总量(增加买卖总量,一般意味着增加本企业商品运输总量和服务总量。因为即使是现代商业资本也不是纯粹的以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的形式出现),或者兼而有之。所以,无疑是创造价值的商业劳动。
早年南太平洋海域有个“处女岛”,岛上居住着一个“乃不知有鞋,无论用鞋”的原始部落。一个时期以来,大有鞋推销商光顾此岛。有的鞋商登岛后一见斯情斯景便打道回府;有的鞋商于一阵惊诧、少见多怪、喋喋不休之后,猎奇一遭便悄悄离开;有的鞋商虽也启动了“老套”的营销策略,但还是唤醒不起这个古老的部落穿鞋的动机,于是留下一些诸如“遗憾”、“难以理喻”、“不可雕也”的伤感议题,又带走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有去无回了;……鞋商们走马灯似的出入此岛皆无功而返。还有些知情的鞋商索性绕着它走,只有“远之”没有“敬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像是怕沾上“晦气”什么的。久而久之,它几乎又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一位一向“逆向思维”和“质疑思维”的欧洲鞋商获悉后,迅捷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于是他下决心“赌一把”。他万里迢迢、鞍马劳顿地上岛了,他首先向部落酋长展开了攻势。他先是献上礼品,挖空心思,策划了一个个美丽的“陷阱”引人就范;后是威迫利诱,正奇兼施,打出一系列的“组合拳”……屡战屡挫,屡挫屡战,愈挫愈奋,不苟言败。多少个意志和智慧的“回合”下来,第一道防线终于突破了——酋长竟然穿上了鞋子。接下来的物事就一马平川了。此次“破冰之旅”,不仅缩短了岛屿部落与现代文明的天壤差距,而且为企业开辟了一个价值增长点和处女地市场,从而给企业增加了买卖总量,为企业创造了大量价值,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利润。这说明“开发性商业劳动”对企业一般具有价值性。尽管难以价值量化,但从质上创造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总之,一些商业劳动(附带的生产性劳动及其管理性劳动、开发性商业劳动)能够为单个商品或者特定商业企业创造“显性价值”,同时,也相应地扩大了全社会的价值总量;一些商业劳动(纯商业劳动及其管理性劳动)不能创造“显性价值”(尽管可以扩大社会价值总量——分析如下)。
(三)从社会运行总体的视角看,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全过程的视角看,从商品现代价值累积过程的视角看,从全社会的价值总量考察,......总之,从“隐性价值”着眼,现代商业劳动则无一例外地创造价值。
1、现代的社会再生产高度依赖商业和商业劳动,就此意义说,所有的商业劳动都间接地创造价值。
高度分工的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文明,需要商业资本,需要商业活动,需要商业劳动,它不可能离开商业而“经济”地存在和发展。现代经济社会,几乎是全部商品,一般要通过商业劳动这个中介完成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或另个生产领域)的转移,实现最后“惊险的一跳”。假如现在废除了商业和商业劳动,结果一定是,平衡格局被打破,生产生活秩序混乱不已,一片狼藉,甚至造成社会再生产较长时期的断裂,纵使不全部断裂,也将出现价值总量骤降的后果;稍后,整个社会再生产要重新布局,退至产业资本时代,甚至回归“中世纪文明”,纵使保持原生产力水平,社会价值总量和经济净福利会也会大幅度降低。反之,也正是很大程度上因为有了现代商业文明和商业劳动,将生产者和消费者(含生产消费者)廉价地、近距离地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刺激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欲望,才创造出现在如此之多的社会价值总量。从这层意义上说,任何类别的商业劳动都能够创造价值。不过,它是通过增加产业劳动这个环节而间接创造价值的。
2、考察商品现代价值的形成过程买卖商,可以断言,商业劳动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它创造的主要是“服务价值”形式。
考察商品现代价值的形成过程(商品价值链)可以看出,商品一般要经过市场调研、构思(此时尚为意念中的不确定的新概念产品)、研制、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再制造(一般限于耐用消费品、生产工具)等价值附加环节。这里的每一个增值环节都对应着一定的升值空间。较过去显著不同的是,在当今世界的产业链中,研制(含市场调研、构思)、生产、销售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普遍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即研制和销售环节的附加值高,加工制造环节的附加值低,大体是U形(过去是倒U形)。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人笑时嘴的形状,所以俗称“微笑曲线”。微笑曲线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甚为显眼。在跨国跨境的产业链中,高端环节获得的利润占了商品总利润的90—95%,低端环节占10—5%。这种“克隆”的格式,虽不排除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职能资本家靠知识、资本、信息等垄断优势攫取超高额利润的“嫌疑”,但“始作俑者”仍是对商品最终价值(或总成本)的“贡献度”。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掌握的研发和流通环节,它们投入的主要是行业标准、品牌、知识、技术、信息、管理、人才等知识密集型要素,并且具有难以替代性,同时,研发和流通环节还要承担极大的市场风险(研发的成功率仅为5—10%,失败的研发、流通费用最终是要计入成功的研发、流通成本的,为此,实际的商品研发、流通成本远远超出局外人的想象);而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只是按合同完成订单生产,基本不存在市场风险,它们投入的主要是土地、厂房、设备、水、电等简单物化要素和简单活劳动成本,而且这些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为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之动机和本性(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英国学者托·约·登宁曾这样揭露原始积累时期“人格化的资本”的狰狞面孔及罪恶: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它就大胆起来。为了利润,它可以铤而走险,可以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可以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它的胆量和冲动随着利润的升降而涨缩。如果动乱和战争也能带来利润,资本就会毫不犹豫地前去挑起事端或促使动乱和战争升级。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马克思语。现代西方人也认为,资本主义就是一些人剥削很多人的体制)所驱动,商品两端附加值与中间附加值(或成本)的巨大反差,不可能不反映在产品利润的分割上。至此,也很难评断说,加工制造环节付出的产业劳动——那些耗体力的简单活劳动生产了大量价值,而流通环节付出的商业劳动——那些知识密集型的复杂活劳动根本不创造价值。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