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价格计量误差

时间:2012-11-02  作者:李惠蓉

论文导读::将公允价值评估技术使用的输入变量划分为三个层级。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公允价值,问题,价格计量误差,对策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SFAS157)依据在估计公允价值时所需信息的可获得性及可靠性程度,将公允价值评估技术使用的输入变量划分为三个层级,归纳如下表所示。

输入变量的层级

 

I级输入变量

活跃市场上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该价格不能调整)并且报告主体必须在计量日有能力获取这些资产或负债

II级输入变量

在市场上没有相同但具有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该报价信息不包含层级I中的报价

Ⅲ级输入变量

Ⅲ级输入变量是不可观察的,要求估值者假定自己为拥有资产或负债的市场参与者,将估值对象的脱手价值作为公允价值的估值

一、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三种层级输入变量不同导致产生明显差异

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已有大量文献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质量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却各不一致,除了研究设计差异外,忽视了在公允价值的估值过程中由于计量本身所需输入变量的层级不同所导致的质量差异。在估值技术中由于所采用输入变量的层级不同导致公允价值在价格计量误差方面区别非常大。在会计计量属性空间中三个不同层级所估值出来的公允价值计量分布假定我们将财务报表中所报告的公允价值FV独立地分离出来,实质上,这个FV是由不同层级的输入变量所估计出来的公允价值所合计得到的代数和,可表示为:FV=FVI+FVⅡ+FVⅢ。因为每一资源的价格波动水平不相同、公司的资源构成比例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一些资源可能是在相对完全的活跃市场中进行交易的,可以方便地取得现时价格信息价格计量误差,也就是说可以方便的捕捉到现时价格的波动,同时又能将这种计量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较小的范围内;而另一些资源却因为缺乏相对活跃的交易市场而难以取得现时价格信息,这意味着当涉及不同公司和行业时由于市场参数的不同,要在同一时点上找出一个对所有公司都最优的会计计量属性是困难的。因此,输入变量层级不同所估计出来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值在价格计量误差上就完全有可能不同,从而使得会计计量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别。

2.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会计信息要满足决策相关性要求,就要求会计计量应尽可能的将所有影响企业现实及未来收益的因素完全涵盖。总体上看。SFASl57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价值相关性,但是公允价值计价的不同层级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来自于活跃市场的层级1和层级2的公允价值对投资者的价值相关性,要大于层级Ⅲ即模型推导的公允价值对投资者的价值相关性;而且公司治理结构不同会使这种差异加大,公司治理结构较好的大公司公允价值具有较大的价值相关性(特别是层级Ⅲ的公允价值)。同时我国目前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国内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中国论文下载中心。资产评估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等相关市场都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变动性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3.市场信息的有效性已严重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

交易的公平性及交易双方的自愿性是公允价值的本质,公允价值的获取依赖公平、成熟的市场环境。而市场信息的有效性是指各种有形、无形资产以及证券市场中的各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衍生产品它们所公布信息的是否真实、传输路径是否可靠、人们对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否能够读懂,以及由于理解力的差异而产生的决策差异。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环境特别是法律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人为操纵现象及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使得买卖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对等的获得关于交易的市场消息。特别是垄断行业出现的人为操纵以及证券市场受国家政策的严重影响,使信息的有效性在各个环节受到损坏,都已经严重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

4.控股权过分集中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

公平公正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国有股一股独大是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内部人”,利用“内部人控制’进行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不正常的关联方交易。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流通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一级市场的股价波动,非流通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分置”。而且相对于外部人,内部人掌握了更多的对它们自身有利而伤害外部人利益的决策。另一方面也存在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大股东和没有绝对控制权的小股东,而前者人数占少数价格计量误差,大股东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操纵各种交易价格等违法行为。

二、立足国情、适度谨慎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对策

1.充分考虑报告主体所在的行业特点所拥有的具体资源特性

使用不同层级的输入变量所估值得到的FVI、FVⅡ和FVⅢ之间的比例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中区别也是非常大的。例如,装备制造业的公司与金融行业的公司相比较,后者的投资性证券和货币性项目等资产占企业整个资产的比重通常更大,因此在估值时,相对于层级Ⅱ、III使用层级I输入变量的机会更多。在价格计量误差方面明显小于主要使用层级III输入变量估值所得到的公允价值。因此,通过改变研究思路,在统一的框架中可将会计估值理论予以整合,将会计计量属性仅仅作为一个计量经济学估计量来看待。这启示着我们在研究公允价值时,应充分考虑每家公司所拥有的具体资源特性和报告主体所在的行业特点。对于那些相对较完全和完美的市场中进行交易的资源比重大的和资源的价格波动水平大的公司来说,公允价值可能是合适的,因为在这类公司的FVI的计量误差是较小的,公允价值FV将主要由FVI所构成。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中由于采用三个不同层级作为输入变量而估计出的公允价值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启示我们在公允价值的未来后续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公司所拥有的资源特性和比例以及不同行业的特点来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量做进一步区分检验。

2.建立完善的市场环境,提高公允价值的评估水平

虽然公允价值并不一定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简便、最为客观的公允价值的来源。而加强市场经济建设以较低成本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是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活跃市场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当前应该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努力培育各级市场,促进完善的资本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建立,更好更准确地确定商品的市价和成本价,从而获得充分的商品公允价值信息。同时让各种经济参与垄断行业的竞争、打破行业垄断;降低电信、能源、金融、电力等行业的准入条件。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减少政府对价格的管制,使企业真正自主中国论文下载中心。进一步加强对票据、债券、黄金、外汇以及期货市场的管理,建立市场信息数据网络和数据库,让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实时化。保证市场交易主体在交易进行中能够按市场的公允价格交易价格计量误差,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经济、更直接。

3.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尽量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必须加快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解决人为操纵问题。实现产权多元化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资本市场。首先,改变目前这种股权结构使国有股和法人股在企业中的股权比重缩减。阻断单一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实行国有股减持,建立如实行董事、经理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董事和经理交叉任职;董事会中必须引入相当比例的独立董事等这种能真正代表所有股东利益;同时独立于大股东和管理层并对其实行有效制衡的董事会。其次,改变董事、经理主要由行政渠道产生的现状,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实行董事、经理期股激励计划等通过市场手段和市场竞争方式来选拔和聘任公司管理者;使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最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逐步建立业务风险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应顺应国际会计计量发展趋势,加快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策,对解决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难题;提高核算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笔者经验积累与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在许多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汁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刘思淼.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会计研究,2009,(8).
[4]周明春,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9.
[5]张荣武,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10(01).
[6]王志伟.公允价值计量内涵与应用思考[J]. 财会通讯 , 2010(07):134-135 .
[7]孙艳萍.论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及影响[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7):22.
[8]冉启燕.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困境及出路[J].时代金融, 2010(06):140-141.
[9]刘萍萍.后危机时期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完善[J].国际商务财会,2010(02):48-50.
[10]张宗强.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4):19—21.
[11]朱丹,刘星,晏国菀.会计计量误差及其对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启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5(4):78—84.
[12]王睿,高军.新会计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03(5):69—7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全球经济环境变革与企业文化营销_新自由主义
下一篇论文:共生理论框架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