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动性分析
根据表2显示,就波动性(标准差)横向比较发现,整个世界的稳定性最强(标准差最小,为0.014)。发达国家经济波动的标准差总体来说比发展中国家小,即稳定性强。发达工业化国家中,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荷兰属于发达国家中稳定性较强的,其GDP时间序列标准差都在0.02以下;加拿大、西班牙的稳定性相对来说较差,标准差均为0.024;美国和日本则居中,标准差为0.021。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印度经济周期的稳定性最强,标准差为0.022;而中国、巴西、菲律宾、墨西哥次之,标准差均在0.04以下;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的经济稳定性最差,其值均在0.04之上。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中国近年来经济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周期波动走势一直呈现“高位——平缓”的特征,但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由政府主导型投资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影响了整个时间序列的经济稳定性表现。
(二)、粘持性分析
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一阶自相关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各国经济的粘持性,这是评价一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根据表2-2可以发现矩分析法,中国、印度、西班牙、泰国的粘持性分别为0.714、0.712、0.705、0.703,是样本国家中最高的,表明这四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其次是印尼、英国、法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美国、荷兰,这些国家的粘持性均比世界经济的粘持性水平高,分别为0.676、0.654、0.631、0.624、0.618、0.614、0.605、0.579、0.541,也表现出较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德国、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韩国、墨西哥的粘持性分别为0.521、0.509、0.509、0.471、0.446、0.445,均低于世界经济粘持性水平,表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三)、协动性分析
从各国GDP的协动性来看,中国与整个世界呈现正的协动性,其产出当期的相关系数为0.159,且世界经济波动领先于中国一个单位时间,说明中国对于世界经济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在主国主要的发达工业化国家中,中国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经济的当期联系较为紧密,GDP产出当期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0.236、0.114,且其经济周期波动均领先于中国一个单位时间。说明美英加三国经济的领导型特征和中国对这三国经济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此外,从滞后3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0.722、-0.619可以看出,短期内我国经济波动对这三国也具有较大的滞后反向冲击。我国GDP产出与日本、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当期相关总体较弱,均为负值,说明中国与这些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当期联系并不十分紧密,但从滞后1、2期相关系数为负且绝对值较大来看,中国经济波动对这些国家经济短期内具有较大的滞后反向冲击。而且这些国家经济周期都领先于我国2到4个单位时间,其经济波动波动对我国经济具有相对比较大的正向冲击但传导速度相对较慢,其中德国、荷兰、法国、西班牙经济冲击在4年后达到最大(领先4期相关分别为0.307、0.457、0.562和0.469)矩分析法,日本、意大利经济冲击在3年后达到最大(领先3期相关分别为0.131、0.352),澳大利亚经济冲击则在2年后达到最大(领先2期的相关为0.664)。
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中国与韩国、印度、巴西和印尼经济周期的当期相关性较大,分别为0.286、0.316、0.546、0.232。韩国与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较为一致。而印度和巴西经济分别领先于中国2个和1个时间单位,对中国具有一定的正向冲击作用(领先2期和1期的相关分别为0.417、0.800)。印尼则落后于中国两个时间单位,说明中国对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正向冲击(滞后2期的相关为0.357)。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墨西哥经济周期的当期相关则较弱,分别为0.058、0.096、-0.451、-0.458,并且能明显看出中国与菲律宾和墨西哥经济波动的运动方向相反。这四个国家的经济均滞后与中国,对中国经济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其中马来西亚滞后1期的相关为0.344,泰国、菲律宾、墨西哥均为滞后3期,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44、0.483、0.502)。
四、结论
以上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的一般分析以及中外经济周期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共经历了十轮经济周期,其中以1977年为界分为改革开放前(5轮)与改革开放后(5轮),目前正处于第十轮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论文开题报告。第二、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剧烈,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因素和决策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后,经济周期的波动逐渐显示出“高位——平缓”的特征,稳定性逐步增强,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外贸依存度等经济内在结构也发生了有利的变化,且政治干预逐渐退出,政府决策趋于合理和科学。第三、在中外经济周期研究分析中,发达国家经济波动的标准差总体来说比发展中国家小矩分析法,说明发达国家经济稳定性比发展中国家强。而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周期粘持性很高,说明其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第四、在中外经济周期的协动性分析中,我们得出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比较强,已经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样本的经济周期都领先于中国,其通过贸易、投资、技术扩散等各种渠道对中国经济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而新兴经济体样本国家经济中,除了韩国、印度、巴西之外都落后于中国,说明随着区域经贸关系和发展中国家贸易联系的日益增强,中国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领头作用。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使我国能够防御或规避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经济周期波动的预警机制,完善危机管理体系。第二,充分发掘国内市场潜力,减小世界经济波动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的冲击。第三、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在新兴经济体以及周边区域联盟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减少有这些国家经济冲击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昆亭,周炎,龚六堂.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滤波方法的应用[J].世界经济.2004(10):47-57.
[2]黄梅波,吕朝凤.G20经济波动的同周期性研究——G20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3):17-27.
[3]贾俊雪.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原因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吕光明.经济周期波动:测度方法与中国经验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Baxter, M. and M. A. Koupiratsas. Determinants of Business CycleComovemrnt: A Robust Analysis[J]. Journal of MonetaryEconomics.2005(52):113-157.
[7]Ravn M and H Uhling. On Adusting theHP-Filter for the Frequency of Observation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Statistics.2002(2): 371-37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