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20世纪60年代初期精简城镇人口对中国经济影响探析

时间:2012-05-18  作者:姜长青
当年的精简退职人员如今大多年龄在7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这部分人口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迫切。他们多次向政府和自己当年所在的企业和单位提出增加生活费及生老病死等方面的诉求,这方面的信息时常见诸网络媒体,主要涉及优抚政策、身份认同、待遇改善和生活补助发放等方面的问题。如2009年见诸于报道的“沈阳市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由于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回乡时间较长,企业破产、转制、人员变动等原因,许多精简职工人员档案遗失,造成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的底数一直不清。上半年,市民政局对这些人进行了全面摸底。截至6月底,全市按新标准落实精简职工待遇的有4600多人,其中民政部门负责1000多人,老职工平均年龄75岁。”[28]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一代人会慢慢老去,他们的经历也会随着他们自身的老去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他们自己的历史和国家的这一段历史,以及对这一段历史的反思和总结,却值得让人长久的回味和思索中国学术期刊网。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精简城镇人口,是在粮食供应紧张,甚至发生了严重饥荒的情况下做出的重大决策,这成为了经济调整所有措施中的关键一步。精简城镇人口回农村,则既可以减轻城市粮食供应的压力,又可以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这是当时经济困局下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精简城镇人口对当时经济调整的成功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一项重大决策,不但要看它当时发挥的作用,更要看它的长期或潜在影响。从精简城镇人口对中国经济的潜在或长期影响来看,则有不少遗憾,如阻碍了中国城市化进程、限制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没有能够成为中国产业或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同时被精简人口的生活保障成为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等。如果在当时在做精简城镇人口的决策时,能够通盘考虑,统筹兼顾,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把握住城镇人口精简过程中的规模和节奏,兼顾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许精简城镇人口的决策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效,同时也可以把对中国经济发展潜在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降低。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史室

[1]《当代中国的计划工作》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129页。

[2]《当代中国的计划工作》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129页。

[3] 柳随年、吴群敢主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1949-1983),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5页。

[4]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87页。

[5]《当代中国的计划工作》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经济论文,第143页。

[6] 《当代中国的计划工作》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143页。

[7]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87页。

[8]《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9] 转引自罗平汉:《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史学月刊》2007年第7期。

[10]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9)》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版,第.87页。

[11]《李先念论财政金融贸易(下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128页。

[12]《李先念论财政金融贸易(下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118页。

[13] 柳随年著:《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的回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版,第133页。

[14]据范恒山 陶良虎主编:《中国城市化进程》,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1)》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年版,第109页数据计算。

[15]《当代中国的计划工作》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210页。

[16]《周恩来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08页。

[17] 范恒山 陶良虎主编:《中国城市化进程》,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18]《李先念论财政金融贸易(下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127-128页。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中国人口年鉴(1987)》,经济管理出版社1988年版,第626页。

[20]《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46页。

[21]辜胜阻,刘传江等《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22]辜胜阻,刘传江等《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181页。.

[23]《李先念论财政金融贸易(下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118-119页。

[24]陈秋兰:《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4期,第44页。.

[25]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8页。

[26]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页。

[27]人事工作文件编委会编《人事工作文件选编(1) 》.劳动人事出版社1986年版,第.468页。.

[28]《沈阳日报》/2009年/8月/21日/第008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房地产税税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_国外房地产税
下一篇论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_期刊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