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性及其对四川的启示_经济论文

时间:2012-03-18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产业转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现象,他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转移是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横向或者纵向的移动,本质是生产力、生产要素的转移。从国际四次产业转移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国际产业转移的最根本的动因是利益的驱使;客观的基础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关键环节是技术转移;主要的载体是依托企业和跨国公司,但是政府的介入是其最重要的保证。这些内在的规律性对我们主动的承接国内的产业转移有着很深刻的启示,作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产业转移世界工业中心,规律性,启示

 

一、导论

1、产业转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他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我国目前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有具大作用。产业转移是指某个产业或者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的变动,也就是说由一国或者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移动,是产业区域间的转移,产业转移是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的横向或者纵向移动,本质是生产力、生产要素的转移。①

2、产业转移的作用主要有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两个方向。产业转移的主体不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对产业转移的企业或者国家、地区来讲,他的积极作用是延续企业的寿命,扩展市场空间,或者说是为了新的企业进入或者为了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对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来讲,积极作用是指某些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产业链的延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竞争力的增强等等因素,也可以讲是为了提高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产业的消极作用是针对承接国或者说地区来讲的,产业转移大体上都是从发达国家或者地区向不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进行转移,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比如说政治上、经济上。发达国家或者地区都不想让不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富裕起来,所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中的产业大都是有选择的、有保留的。这就会造成承接国或者地区在产业结构上有所偏差,在核心技术上产生对发达地区的依赖,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使不发达地区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始终受制于发达地区或者国家。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世界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与之相对应的是国际产业转移也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重要纽带。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论文,实现了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轮新的国际产业转移,他与以往的产业转移不一样,呈现出产业结构高度化、转移方式多样化、第三产业成为产业转移重点领域等一些新的特征。产业转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机遇。那么,50年代以来发生的4次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呢,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四次浪潮回顾

国际产业转移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进行的,他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或者地区都被卷入到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到目前为止,国际产业转移经历了四个阶段,许多理论界人士称之为“四次浪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形成,应有两个基本的判断条件:一是国家产业转移时间长,要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二是国家产业转移规模很大,对所有参与产业转移的国家或者地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产业的跨国转移,国际产业转移一方面是为发达国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城提供了历史机遇。(见表1、表2)

表2、1 5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历次的国际产业转移

 

年代

转移的方向及主体

备注

18世纪-19世纪

英国-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历次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总体呈现多层次追赶和相互作用的发展态势。传统产业一般采取梯度转移方式,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往往采取跳跃的方式。由此,发达国家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获得了吸纳优势产业实现经济加速发展的契机论文怎么写。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美国-日本、德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日本-亚洲四小龙(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

日本、美国-东盟四国、中国(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

注:表中的东盟四国是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

资料来源:引自于辛承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务发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页。

表2、2东亚主要国家主要产业的引入成长期及先后顺序

 

工业部门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马来西亚

中国

纤维

1950S

1960S

1960-1970S

1970S

1980-1990S

服装及饰物

1950S

1960S

1960-1970S

 

 

1980-1990S

玩具、钟表、鞋

1950S


 

 

 

1980-1990S

钢铁

1950-1960S

1960-1970S


 

 

1990-2000S

化工

1960-1970S

1970S

1970S


 

2000S

造船

1960-1970S

1970-1980S


 

 

2000S

电子

1970S

1970-1980S

1980S

1980-1990S

1990-2000S

汽车

1970-1980S

1980S


 

1990S

2000S

电脑、半导体

1980S

1980S


 

1990S

2000S

资料来源:引自华林证券研究所:《行业投资策略报告》,2004年。
 

根据以上的标准,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国家产业转移经历了4次阶段。每一次的转移时间很长,规模之大;而且每一次的国家产业转移都带来了“世界工业中心”的转移。

(一)、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

这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后期,转移的路径是从英国向欧洲大陆和美国转移。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当时的第一个“世界工厂”。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的受益国。美国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自己本身具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和其他一些资源条件,所以工业革命的新技术传到了美国的土壤。美国正是因为承接了这次产业转移,才奠定了他后来领跑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并且在19世纪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成为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世界工厂”。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以后,英国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当时的英国人口只有世界人口的2%,但是却一直控制着世界工业生产的1/2,世界贸易的1/4。那么这次的转移地主要是欧洲大陆和美国,美国在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比较好,于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后,英国在美国的殖民地大约有200个钢铁厂,年产约3万吨。成为这次最大的收益国。

(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这次产业转移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美国向日本----德国转移,这次转移的影响更大。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同时日本也成为“第三个世界工厂”。日本等国积极的把握美国向其转移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的机会,积极扶植面向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工业,以适应并且满足国内扩大生产和居民消费的需求。正是通过这次产业转移,日本加快了工业化进城,工业产业的竞争力也得到迅速的提高。这次转移的原因主要有:1、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迫使美国不断的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他把国内的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了德国和日本,而美国本部主要是致力于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精密机械,家用电器和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影响了发达国家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于是美国、日本等国集中力量发展钢铁、化工和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及电子、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轻纺工业向外转移经济论文,使承接这次转移的国家获得了工业方面的长期发展。

(三)、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这次转移主要发生在东亚地区,这次转移主要是由日本主导的,而东亚“四小龙”是这次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在这次转移中,产生了东亚“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奇迹。这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1、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以及牵连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沉重的打击了西方工业化国家高能耗的重化工业,导致能源的价格与矿产资源价格不断的上涨,迫使他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迫使发达国家努力发展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然后将钢铁、造船和化工业以及汽车等一部分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向外转移。而亚洲四小龙积极的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快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国内一部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泰国等一些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城。2、20世纪70年代时期,日本为了应付日元汇率的升值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对付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选择了一条重新构建国内产业机构,对外进行投资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道路。1982年—1986年,在这个阶段的产业输出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对外的直接投资为370亿美元,占世界全部的对外投资的总额的65%;1987年—1991年的时候对外投资已经达到了127亿美元,占全部总额的65%。从产业承接国来讲的话,1982年---1986年对外投资汇入的比重达到 了70%,而在1987年---1991年的时候应经到达了81.6%。

(四)、20世纪90年代—现在,是国际产业转移第四次浪潮。这次产业转移的主导者不仅仅有日本、还有东亚“四小龙”和美国,产业承接地主要是东盟国,主要以中国为主。这次产业的承接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这次转移的原因有:1、在这个阶段,“四小龙”的经济发展很快就面临着境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能力扩张之间的矛盾,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与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之间的矛盾,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瓶颈的矛盾,正是因为这几个矛盾的存在才产生了90年代的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2、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经济发展有了增长,投资的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中国的市场广大,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大也是当时产业向中国转移的非常重要的动力。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这个时期产业转移的很大的表现有以下几点:1、在这个时期,发展中国家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增多了,1994年—1999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经济体为30.4%。但是到了2005年,比重竟提高到了36.5%。发展中国家承接的对外资直接投资比重明显的提高了;2、全球的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国际转移的层次不断的提高。这次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转移国家为了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性的产业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而把附加值低的产业和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承接国在承接产业转移后,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传统的加工工业和重化工业,并以此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了。

三、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性的概述

从国际四次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规律:

1、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是利益的驱动。

企业经营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哪里存在利益,企业就会关注哪里;哪里的利益最大化,企业就会奔向哪里,产业转移就会转移到哪里论文怎么写。在利益驱动的机制下,又可以分为需求驱动和成本或者供给驱动。企业的这种追求,不仅仅着眼于当前利益,更是着重于长远利益。从20世纪下半叶,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早期的美国企业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的转移,还是后期的日本企业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转移,都逃不过利益的驱动。因此经济论文,我们可以说产业转移的实质是生产力的转移,但是也是生产力所有者利益需求空间的转移。正是基于这样,我们讲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_产业融合模式
下一篇论文: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南海大沥铝型材集群为例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