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随着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重要组织形式,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日益得益于地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的评价已成为学者与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是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必备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实证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文献回顾及分析
产业集群作为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理论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与探讨,其中也不乏对集群竞争力的研究。纵观现有文献,目前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集中在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来源机制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构建上。
1、 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
从现在学者研究观点来看,目前,产业集群竞争力解释存在着三种观点:一是因素观点,该观点认为各种因素的质量水平决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二是结构观点,该观点强调产业集群的关系导向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由内到外、由低级到高级变化的动态过程。三是动态观点,该观点强调产业集群的功能导向。
纵合上述三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种观点,本文认同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以产业集的各种资产要素(包括企业、资源、基础设施及技术条件等)为基础经济学论文,以企业间的动态网络关系及其层次递进为运行方式,具有对环境的利用和规避能力,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能为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带来实质性功效的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
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虽然许多学者试图在基于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力探讨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模型,但较有代表性的评价模型主要有两个,即钻石模型和GEM模型。
波特的钻石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主要是用来评价国家竞争力的,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表现和企业战略、结构、竞争状况,结合政府与机遇两大变数,得出“钻石模型理论”。“钻石模型”的构架主要由四个基本的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 (机遇和政府)组成(见图1)。
图1:波特(Porter)的国家竞争力分析模型(钻石模型)
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对钻石模型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另外几个因素:国内资源、国外资源、机遇和政府,形成了新钻石模型。该模型评价集群竞争力的基本思路是:将焦点集中在产业集团内外部和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上,分析地区生产结构的竞争力,并最终规划为宏观层面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范围的专业化模式。在新钻石模型中,各个因素组成一个相互增强的体系,各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国家要想在某一产业集群取得成功,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竞争性是不可缺少的论文提纲怎么写。新钻石模型:
图2:改良后钻石模型
GEM模型是由加拿大学者Padmore和GiUson在对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他们把前述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六个因素分为三对:因素对Ⅰ―基础,包括资源和设施;因素对Ⅱ―企业,包括供给商和相关辅助行业和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因素对Ⅲ―市场,包括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该模型以世界范围的集群竞争标准给六个因素分别打分经济学论文,他们把各个指标分为1到10这十个等级,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各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按照以下经验公式计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总得分。GEM模型
图3:GEM模型
GEM模型把握了产业集群的关键症状,并提供解决这些症状的分析框架,但GEM模型并不能反映出企业之间的网络协作关系,而企业之间的作用恰恰是集群获取技术创新、外部经济、降低交易费用、区域品牌等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GEM模型缺乏总得分的明细评价标准,难以评价和比较大量不同种类集群的竞争力(蒋录全等,2006)。另外,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在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广泛(Gerold等,2001),但该方法对统计资料依赖比较重,在传统产业统计资料支持下的投入产出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值得怀疑(刘恒江,2004)。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已有文献中,对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较多地锁定在集群内部,而与集群外部的经济发展等关联度指标较少地涉及,如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的联动性指标等。对指标权重取值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讨论较少。对集群竞争力评价进行了较多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集群竞争力进行评价。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缺乏创新。这表明对集群竞争力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也给后来的学者留下了极大的研究空间。
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文献综述和目前产业集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经济学论文,本文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六大类:集群企业、辅助机构、市场、资源、设施和政府,每个大类又包含若干个小类(见表1)
表1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集群企业
|
生产专业分工
|
集群区域根植性
|
集群产业链
|
垂直合作关系
|
水平合作关系
|
企业间竞争
|
生产要素可获能力
|
集群辅助机构
|
行业协会服务能力
|
教育培训机构服务能力
|
研究开发机构服务能力
|
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
管理咨询机构服务能力
|
信息机构服务能力
|
市场
|
市场应变能力
|
市场拓展能力
|
市场营销能力
|
市场规模
|
市场前景
|
资源
|
传统技能
|
资源禀赋
|
社会网络关系
|
本地经济状况
|
基础设施
|
生活基础设施
|
通信基础设施
|
交通基础设施
|
科研基础设施
|
政府
|
土地规划
|
产业政策
|
市场管理
|
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由于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目标性,以及大部分指标的难以量化性和模糊性,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是在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运用模糊数学工具对某事物作出的综合评价,主要分为如下五个步骤:
1、设评判对象为P: 其因素集 ,评判等级集 。对U中每一因素根据评判集中的等级指标进行模糊评判,得到评判矩阵: 
其中,rij表示ui关于vj的隶属程度。(U,V,R) 则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各因素重要性指标(也称权数)后,记为 ,满足 合成得

经归一化后,得 ,于是可确定对象P的评判等级。
四、基于大沥铝型材集群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1、大沥镇铝型材产业概况与特点
大沥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出现、成长和发展用了近20年时间。1985年初,大沥镇谢边村农民办起了全镇首家铝型材厂,到1996年,铝型材企业达到200多家,生产线400多条,年生产量达到30万吨,成了全国知名的专业镇。近两年经济学论文,大沥加快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步伐,以质量、品牌拓展市场。在铝型材行业中,造就了诸如“亚铝”、“坚美”、“凤铝”、等一批知名企业,名优产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面积仅占全国十二万分之一的大沥镇, 铝型材年生产能力占了全国的40%。大沥铝型材产业集群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产业链完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态水平较高、技术水平先进、名牌产品众多,形成了明显的区位竞争优势论文提纲怎么写。
2、大沥铝型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是在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运用模糊数学工具对某事物作出的综合评价。本文将运用对南海区大沥铝型材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应用模糊数学进行综合评价应先确立因素集与模糊断判集两个评价。其中,因素集是对评判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包括评价因素及相应的权重。模糊详判集(V)是对评判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等级划分,本文的评判对象有十个梯度:①非常优秀:具有世界的竞争力,在全世界范围来说数一数二;②优秀: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前五名;③良好:具有本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优势;④不错:具有本国范围内竞争优势;⑤及格:具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没有竞争优势;⑥适当及格:具有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的实力;⑦水平有限:具有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产力;⑧水平很有限;与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可能影响到整个集群的发展;⑨水平较差:离全国平均水平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可能对集群发展靠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⑩很差:离全国平均水平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已经严重阻碍着集群的发展;另外,为了量化最后的评价结果,本文对这十个梯度赋予分值,分别为10分,9分经济学论文,8分,7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
参与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是来自大沥铝型材协会、铝型材产业集群内企业、佛山政府等20人。首先,由问卷调查内容,我们可以得到铝型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判因素集“集群企业”“集群辅助机构”“市场”“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i)。根据单因素评判矩阵,可以得到每一个一级指标的综合模糊评判向量UI(UI=A2I。Ri,其中A2I为各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集群企业”“集群辅助机构”“市场”“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阵分别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