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一体化论文

三种被动液压发动机悬置模型动特性对比研究

时间:2015-12-27  作者:毛剑峰 黄海波 陈杰
  惯性通道参数的实验识别与获取也可以用图4的实验装置。通过固定解耦盘与惯性通道总成到参数识别腔上的连接盘上,解耦盘的参数获取与惯性通道的参数获取方法一致。使用最小二乘法公式三种被动液压发动机悬置模型动特性对比研究(其中的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我们可以获取相关参数,参考[3.5.16.18]。基于前面假设条件的非线性解耦盘参数确定需要考虑非线性的动量守恒方程,同时考虑解耦盘液体泄露引起的阻尼变化,这些因素对解耦盘的研究至关重要,可参考[9.12.14.16]。

 

3 不同模型的对比研究

应用表1中的参数,可以对所研究的悬置分别在低频和高频中进行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在不同的激振幅值条件下,对悬置的动态特性进程对比研究。非线性模型是仿真中主要考虑的对象。非线性模型的分析过程与线性模型的分析过程是相似的,为此我们主要给出线性模型的分析思路图作为其他分析过程的参考。但是,应该强调地是非线性模型的分析过程必须考虑很多非线性的液-固因素。

表1 Non-linear model parameters(for F-type and D-type ount) linear model parameters

发动机液压悬置

发动机液压悬置

单独对解耦盘做激励响应研究显示在不同的液体流动状态下解耦盘惯量保持不变,而在此过程中显示流动阻力是增加的(在频域内)。对所研究的悬置,通过二乘法识别参数如下:解耦盘

线性模型:

HEM I(只有阻尼孔的悬置)的集总参数模型:

三种被动液压发动机悬置模型动特性对比研究

浮动解耦盘式悬置集总参数模型:

由于独立测试条件下,机座是固定的(即在所有等式下,被假定为零)。液压悬置的支反力来自于橡胶弹性体与液体两部分,而传统的橡胶悬置为支反力来自于橡胶本身。橡胶元件可以被简化为线性元件,液体系统作用可以被当作线性与非线性情况来处理,其主要需要考察液固作用情况与激振幅值变化。根据以上分析,实验与仿真结果可以得到三种悬置的对比情况。

解耦盘

直接解耦盘式液压悬置集总参数模型:

非线性

三种被动液压发动机悬置模型动特性对比研究

发动机液压悬置

图6 浮动解耦盘式液压悬置(Model II)线性与非线性

模型在预载力550N,激振幅值1mm下的仿真结果对比

Fig.6 The comparison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II) (Floating-decoupler mount) at preload 550N Magnitude 1mm.)

解耦盘

三种被动液压发动机悬置模型动特性对比研究

图7 在不同激振幅值下,低频域浮动解耦盘式悬置响

应实验结果(动刚度与滞后角)

Fig.7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low frequency responses for Floating-decoupler mount under different excitation amplitudes.

发动机液压悬置

非线性

图8 浮动解耦盘式悬置在高频、变幅值条件下的动

刚度与滞后角实验结果

Fig.8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high frequency responses for Floating-decoupler mount under different excitation amplitudes.

图6~8显示浮动式悬置理论模型预测的频变与幅变动特性在频域内与实验结果吻合,但是对于线性模型来说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考虑到非线性因素,实验结果显示浮动式悬置的动特性在不同的激振幅值下是不同的。

解耦盘

非线性

图9 高频、不同幅值条件下直动解耦盘式悬置动刚度与滞后角的实验结果图

Fig.9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high frequency responses for Direct-decoupler mount under different excitation amplitude at preload 550N.

三种被动液压发动机悬置模型动特性对比研究

发动机液压悬置

图10 低频、不同激振幅值、预载力550N条件下直动

解耦盘式悬置的动刚度与滞后角实验结果

Fig.10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low frequency responses for Direct-decoupler mount under different excitation amplitude at preload 550N.

三种被动液压发动机悬置模型动特性对比研究解耦盘

图11 在激振幅值1mm,预载力550N下,直动解耦

盘式悬置(Model III)的动刚度与滞后角实验结果

Fig.11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directdec-

oupler mount (excitation amplitude: 1.0mm) at preload 550N

图9~11表明直动解耦盘式悬置动刚度在0~35Hz频域内急速上升,在50~250HZ频域内下降非常快,主要因为直动解耦盘在起作用及固液耦合作用的结果。在非线性模型中,由于充分考虑了很多非线性的因素,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动态特性非常吻合。由此可以认为非线性悬置在实际定量分析中是可行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数控机床现状及发展趋势简析
下一篇论文:软交换系统中h.248协议研究与实现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机电一体化论文
最新机电一体化论文
读者推荐的机电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