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11-06-0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在历史教学当中去进行美育教育有着非常好的条件。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美育,渗透
 

《 2000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除重视德、智、体育之外,美育和劳动教育在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有着重大意义。《纲要》特别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美育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包括的范围很广,根本目的是造就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个性,高尚的情感、道德,学识渊博并具有多种爱好的新人。

在历史教学当中去进行美育教育有着非常好的条件,利用青少年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求美欲,恰当地利用教材这个美育大宝库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美育教育,能达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美育教学使历史知识变得具体真切、生动活泼,对掌握知识、培养才能,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教育是非常有利的。

一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内容

在历史教材中,处处都能见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珍品,闪光的思想和杰出的科学发明,这给美育渗透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试从美的角度和美的风格略作分析。

1道德美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最美好的审美教育

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俄国著名 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教育教学论文,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 “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代有许 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强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平凡小事,如赡养父母、尊师敬友、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等等,一旦表现出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来,就极为感人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正是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汇成了 时代的新风尚。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可知,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最美好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集体主义,它与封建社会的道 德规范“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与资本主义的道德规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集体主义的原则要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历史教科书中道德教育内容的深入挖掘,必定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 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2社会美体现人类社会实践艰苦前进的光辉历程。

从中国史来看,从尧舜时代到改革开放时期,一部中华民族文明史就是华夏儿女创造美的过程。历朝历代,无论兴与衰、成与败,总是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特定的精神和物质,这里边都包含着美。伏羲氏结网捕鱼,神农氏制作耒耜,遍尝百草是创造美;商汤勤于政事,唐太宗善于纳谏是德政美;汉昭君出嫁匈奴单于,张骞出使西域是献身为国贡献美;孙中山“断发改装”,将毕生精力用于拯救民族灭亡,李大钊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将是赤旗的世界!”为民主革命奋斗终身是崇仰真理的信念美。历史的画卷绚丽多彩,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因而社会美也是丰富多彩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历史的变革和历代民族精英密切相关。在历史教学中教育教学论文,强化优秀人物的闪光的心灵、灿烂的人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留下深刻的美的印记。

2形式美、艺术美使历史长卷灿烂夺目。

形式美在历史长河中广泛存在,艺术美则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形式美和艺术美。半坡时期的彩陶绘有富于变幻的花纹,是原始艺术的结晶。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造型美观,形态生动逼真,工艺高超,花纹典雅古朴,给人以庄重严整的形式美感。

战国时期屈原写成《离骚》,把风、雨、雷、电、云、月作为侍从,让凤凰和龙替他拉车,在太空中驰聘,追求自己的理想,诗中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揉成一体,达到思想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创作出大量生动描绘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的不朽诗篇,风格悲凉慷慨,语言古朴自然。如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充满了雄心壮志,给人以美的联想。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都达到高峰,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才华横溢的王维能诗善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自然风光赋予诗情画意。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忧国忧民,他的诗气魄雄浑,沉郁悲怆,都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充满震憾人心的艺术美。艺术美是客观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各种形式的艺术美,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抓住教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艺术美的熏陶,会使历史知识点在学生心中留下美的回忆,从而加深记忆,牢牢掌握知识,真是事半功倍。

3优美、真情美使历史充满和平和温柔,壮美则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

历史是复杂的多元化。在历史教学中,有时我们会感到一种优美的心灵体验,感到展现给学生的是典雅、秀丽、柔和、温馨、含蓄等多种风格的美境,这就是优美。西汉皇后赵飞燕跳起舞来教育教学论文,身轻若燕,舒缓轻柔,优美寓于其间。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爱情爱神阿弗洛狄特(维纳斯)是女性美的象性,维纳斯雕塑具有超凡脱俗的典雅美。“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南朝民歌·采桑度》),优美、抒情,表现出古代劳动妇女在春日的阳光下,唱着歌谣,轻快地采桑的情境,读来令人轻松愉悦。

元代马致远有一首著名散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故乡的温馨画面:精巧的小桥、淙淙的流水、夕阳下飘着缕缕炊烟的人家……鲜明的对比使漂流在外的游子乡思万千,这种缠绵绯侧的情绪是悲凉凄清的,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真情美。

1911 年黄花岗起义死难烈士林觉民在起义前夕,给妻子留下诀别书。表现出革命党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拳拳深情,但是为了革命事业,不惜这一切,这种悲剧色彩的多情美让我们感到敬佩和震憾。在历史课本中这种有关优美、多情美的介绍常会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

历史是在不断前进的,总是后浪推前浪。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更多是的感受到激情荡漾,气势磅薄的壮美会计毕业论文范文。这方面的材料实在是太多。豪放派诗人李白“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写出黄河奔腾咆哮 一泻千里的豪放。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展现了赤壁鏖战的壮观景色,具有一种激荡人心的力量。南宋老宋泽要求收复失地被拒绝,临终吟诵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优愤而死;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壮美。

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从夸父追日到《保卫黄河》,从普罗米修斯盗火到国际纵队战士高歌捍卫马德里,惊天动地的丰功,无声无息的伟大,壮美的感受无处不在教育教学论文,无时不有。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各种体现壮美特色的史实,进行意志、感情的教育,能让学生在强烈的震撼之后,产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力量,这种效果是任何枯燥的说教都无法达到的。

二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历史教学的特定任务决定了在教学中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美学知识教育,也不可能指导学生专门去从事艺术实践而掌握美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教学要基于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虚假,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必须符合史实、符合辩证法、符合社会进步论。引文要真实妥当,对形象的描述要有依据,以历史知识为内容而拓展的各种活动,也必须符合教材与史实的基本内容。

二是要注意情感和理性知识的关系要摆正。美育强调形象、情感,历史教学则注重史实的连贯,逻辑与辩证,属于理性范畴。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时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于众多的形象素材只选重点的,没有形象素材的则设法使之形象生动。每一节课的形象的闪光点不能多,有一、二个足矣。这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既显示整体谐调的美,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教师要善于唤起或引发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是一种感情体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特殊的能动作用,注意控制学生的心境动向,让学生对审美对象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沉浸于教学目的所设想的美感中,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

1、《美学概论》朱光潜著,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2、孟洪美《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行知报》陶行知研究会2005、5出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究_实验兴趣
下一篇论文:中学生攻击行为认知特征结构研究_教育论文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