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元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 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电路原理复杂等特点。尽管教师投入较多,学生还是感觉难学、难懂,一头雾水,称模拟电路为“魔电”。实践证明,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 多元的教学方法
2.1 问题情景教学法
问题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创设一个或多个具体的问题,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一个个生动的问题情景,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去分析,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例如,在介绍自激震荡之前先提出“在一个扩音系统中,为什么当话筒对准扬声器时会发出啸叫声?”,引发学生去思考这种现象实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积极思考,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2 渐进教学法
渐进教学法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基础和阶梯,灵活利用知识点之间的横向、纵向关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引入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说明它不失真且效率高之前,先介绍单管功率电路的特点教学手段,它效率高但严重失真,需要改进;然后介绍两个互补管组成的功率放大器,它的两个三极管可轮流工作,效率高并可减少失真,但还存在交越失真;之后引导学生寻通过在两管的两个B极端之间串上两个二极管这种方案可消除交越失真,这样改进的电路不仅效率高而且不失真。通过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引导,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特性。
3 多元的教学手段
3.1 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
在传统板书的基础上,辅助集文、图、声、动画于一体多媒体技术,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形成“教”与“学”的互动论文发表。例如在介绍集成电路时,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插入元器件到集成电路的演变发展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在介绍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的微观机理时,用flash动画直观生动地演示内部的粒子的运动,将无形转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这一知识点。
3.2 实物演示
反馈是模拟电路课程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如果老师在课堂中只是空洞地讲授,学生很难接受。实践证明,我们借助演示实验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引导学生用示波器观察一个没接入反馈的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出,发现输出波形明显失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加入反馈后,即在输出与输入端之间搭起一个桥梁,发现输出信号波形不再失真,一方面说明什么是反馈,另一方面说明反馈对电路的影响,把抽象的概念及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3 仿真演示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Multisim 10仿真技术,可弥补传统实验不宜实施的缺陷。例如,在介绍正弦波震荡电路的震荡过程时,用真实的电路和仪器,我们只能看到稳幅的过程,而对于先起振(︱AF︱>1),而后稳幅的过程却看不到;然而利用Multisim 10仿真实验平台,搭建起正弦波震荡电路,利用虚拟示波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起振和稳幅过程,见图1. 
图1 正弦波的震荡过程
又如,对于分压偏置电路,它相比基本放大电路,温度稳定性好,温度变化时,静态工作点稳定教学手段,输出波形不易失真。当观察电路中的三极管由环境温度从27℃变化到450℃时,静态工作点的变化,输出波形的变化,对于真实电路这是不可能的,然而,在Multisim10仿真平台上,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这两个电路静态工作点变化及输出波形的不同,分压偏置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在温度由27℃变化到450℃时,静态工作点基本不变,输出波形不失真;而对于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有很大变化,输出波形明显失真。
利用Multisim 10仿真技术,可快速实现各种电路的设计,准确地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可补充有些传统实验不能实施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掌握电路性能,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 结语
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多元的教学手段,教学中相互补充, 取长补短,可使教学充满活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闫慧兰.“模拟电子技术”多元化教学的探索[J]. 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86-88
[2]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