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而言。那么对于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而言。分级教学的优点和好处是十分明显的。
关键词:分级教学,计算机基础,财经类院校,网络平台
一、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1.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划, 2003年全国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初中将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21世纪的前10年中在全国的小学中也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大学的新生,已经在中学接受过了信息技术的初步教育。水涨船高,无疑会大大促进大学的计算机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新的水平。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条件、师资力量和重视程度的不同,目前高中毕业生中的多数还不能达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对象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对原有的统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课堂效果
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缺乏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对于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而言,对早已掌握的知识,有厌烦情绪。免费论文。依然按照传统的自然班进行教学,势必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好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学生能力的提高。
4.实践课问题
由于如今高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合班上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就造成上机课一个教师带百号人的情况出现,由于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回答所有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不够,影响上机实验课的效果。
5.教学内容远远滞后
目前计算机软件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软件的版本不断更新,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新速度较慢。目前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材,几乎每一本的写法都是按照“计算机一般知识、Windows、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Internet”的顺序介绍,教学内容基本保持不变。
二、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工具已普及到全社会,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使用计算机。那么对于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而言,应如何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所面临的课题。
1. 研究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首先对于财经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而言,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计算机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种应用技能。所以计算机基础教育要提倡“精讲多练”,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使用意识的形成。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融入到一些实际操作中去讲解,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些。免费论文。以从实际出发,以应用为目的,按照学生易于接受的思维模式来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再介绍软件使用的同时,应该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学会了一个软件的使用后,自己就能够很快地掌握同类或类似的其它软件的使用。
再有,计算机教育是学校各专业都开设的课程,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校的教学侧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各个专业都是千篇一律,那么就不能突出各专业计算机的使用特点,不能满足学生在就业时的需要。所以不同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针对各专业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财经类院校专业主要有文、哲、外文、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其中经管类专业需要和直接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数据管理、模型建立、市场分析等。其他院系则主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收集与使用以及信息的发布。不同专业在完成计算机基本层次的教学后,应结合本专业特点增加教学内容。
文、哲、外文等专业内容侧重于文字处理、数据与运算方法、电子表格、网络运用等。经济、法律、政治等专业,内容侧重于数据库处理、统计分析等。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内容侧重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等。
对导游、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介绍一些有关多媒体及网页制作的工具软件,掌握用计算机进行宣传推广的能力。而对于管理专业来说可以多介绍一些有关数据库及编程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对于法学和哲学专业则更多立足于网络使用技术,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搜索和查询能力。
所以学校在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未来人才市场对于本专业的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自己的岗位,使计算机真正成为他们未来工作中的得利助手。
2 研究财经类学生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财经类学生的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偏弱,动手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财经类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答疑解惑。授课时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老师的辅导,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再讲解Excel时,可选用公司的年销售数据,提出如何进行汇总、筛选、作图等问题让学生思考。有些是可以用Word中的知识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学习新知识。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1.计算机基础教育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选课和分教学班。
对学生来说,分级教学的优点和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按入校时的水平高低分级学习,有利于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练习和考试,避免“过难”或“过易”的问题,解决基础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激情和兴趣,增加学生的信心。同时,同一级别的学生入校时在计算机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平等竞争,而跳级、留级制度也会使学生变学习压力为动力,从而改进计算机学习中某些不良风气和“死沉”氛围。
分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的空间。同时,分级教学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具体实施时,制门合理的分级策略是分级教学成功与否关键。
2.加强计算机知识后续化学习
财经类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知识学习仅有一学年的时间,这样学生在结束计算机知识学习后,基本上以自学为主,很难能系统的学习新的知识和进一步提高 。
根据所财经类院校的特点,需增开新的计算机课程做为后续学习内容:
(1)软件技术基础:使学生掌握开发应用软件所必需的软件基础知识。
(2)VFP:就是作数据库产品开发用的。免费论文。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应用。
(3)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
(4)网页制作:主要介绍XML语言、运用相关工具,制作动态网页作,发布个人信息。
(5)多媒体技术:介绍多媒体基础知识和运用多媒体创作软件处理和创作多媒体作品。
(6)计算机网络: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介绍Internet常用服务,包括:WWW、FTP、BBS、TelNet、即时信息服务、网上信息搜索等。
3.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提倡自主学习
由于课时及书本内容的限制,许多课程相关的知识、细节无法在课堂和书本给出,但通过教学网站,老师可以收集许多相关的资料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学习,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网上教学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其优点是课堂教学比不了的,因此可以把网上教学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教师也可以随时在网上为学生答疑。网络教学的教学时间具有极大的开放性。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随时提交作业、向教师提问、参加讨论等。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主动积极学习的地位,而教师则扮演辅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同时,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参加网上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等,并将在学习到的技术运用在其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国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中陆续开展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踏上了新的台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对于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而言,如何根据学生差异性,专业的相关性,如何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此项工作的教师所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艾明晶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 2005年第2期.
[2〕陆志峰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施与讨论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5年12月
[3] 臧雪柏,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系列课课程体系的研究 高教研究与实践2002第4期
[4]黄正杰,王秀友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的探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12月
|